你来了,赶快坐下,有你最爱吃的玉露团。”
李易笑嘻嘻道:“谢谢母妃。”
他说罢,则是看了几眼沉默的李承乾。
“爹,你又招上事儿了?”
李承乾一愣。
“易儿,你也听说了为父的事情?”
李易摇头。
“没有,不过你的脸上写满了事故。”
李承乾:“......”
李易轻咳一声。
“让我猜猜,该不会是关中灾民没安置好吧。”
李承乾苦笑。
“河东道赈灾不力,不少难民涌入关中。”
“便是长安都来了许多难民。”
“我抽调了附近的粮仓的一些粮食,发放关中各处。”
“但是层层下放,最终到难民手中的却是杯水车薪,更不用说粮食到了发放的时候,还有不少根本不愁吃穿的百姓假装难民来领取粮食。”
“这帮贪小利的百姓占去了不少本该给难民的粮食,导致局势更加艰难,危若累卵。”
“连关中都是这般情况,简直不敢想象河东道成了什么模样。”
“这几日,我只得到处巡查,以太子身份领众官员监督关中粮食发放,这才好上一些,但是这粮食仍然短缺。”
“现在天气还冷,若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只怕还要死上不少人。”
“父皇将负责关中难民的重任交给我,这事儿若是办不好,只怕会让父皇大为失望。”
旁边的苏氏闻言,面露忧愁,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解。
李易抓起一个玉露团,吃了几口,粉雕玉琢的小脸上露出满意之色,旋即笑嘻嘻道。
“爹,不用这么紧张。”
“失败了也不要紧。”
李承乾忍不住道。
“易儿,我知道你是安慰我,但是这次情况不一样,我......”
李易摇头。
“爹,我可没有安慰你。”
“我的意思是皇爷爷对你失望,也得先对你期望才行。”
“你觉得皇爷爷能对你有什么期望?”
李承乾:“......”
感觉胸口扎了一箭,怎么回事?
旁边的苏氏哑然,看看这对父子,还是选择沉默。
李易则是笑眯眯道。
“不过嘛,此事事关重大。”
“我身为大唐皇长孙,也是责无旁贷。”
“不就是关中难民么,这事儿我隆昌号管了!”
李承乾闻言一怔,喜出望外。
“易儿,你要捐多少钱?”
李易瞥了他一眼。
“捐钱?”
“一分也不捐!”
李承乾一愣,有些纳闷。
“那你打算怎么管这些灾民?”
李易嘿嘿一笑。
“爹,看我操作,好好看,好好学。”
李承乾:“???”
................
翌日。
长安城,东市,西南街口。
此地毗邻宣仁坊东门,乃是长安最豪华的地段。
隆昌号总部便是开设在此。
隆昌号内。
李易身着绯红缠枝纹圆领锦袍,外罩黑色大氅,头戴羊皮帽,脚着翻毛鹿皮靴,手中揣着鎏金小手炉,坐在胡椅上,老神在在。
“回禀皇长孙殿下,隆昌号仓库中存储三千石米。”
“目前账面上,能抽调出的所有银两大概一万贯。”
一个鬓发微白的中年人恭敬道。
他是这件铺子的掌柜刘势。
李易眉头微微蹙起。
“只能抽调这么点钱?”
刘势连忙道。
“回禀皇长孙殿下,前阵子隆昌号刚刚捐款,而今红袖娘子又带了一笔钱前往江南道开拓新店铺。”
“这一万贯是不足以让商号伤筋动骨的情况下取出来的最大一笔钱了。”
李易略微沉吟,陷入沉思。
身后则是站着芍药和武媚娘,二女里面穿着窄袖丝绵襦,一人外罩绯红提花锦衫,一人裹着青翠荷叶袄子,看起来颇为娇艳。
两人听到一万贯这个数字,却是吓了一跳。
这笔钱对她们而言,可谓是天文数字。
即便武媚娘出身勋贵,也是如此。
寻常国公勋贵之家光靠皇帝赐下的爵产,一年收入也不过两三万贯。
一万贯已经是极为夸张。
没想到这位皇长孙殿下才六岁,居然就这么富!
李易的声音再度响起。
“现在米价如何?”
刘势恭敬道。
“回禀殿下,如今收到河东灾情的影响,关中米价涨了十倍,如今一斗将近五十文。”
“账面上的一万贯钱,也就只能买两万石米。”
李易忽然道。
“麸糠呢?”
“一斤米的价格,能买多少麸糠?”
刘势一愣,下意识道。
“寻常情况下,一斤米能换三斤麸糠,如今雪灾影响,闹饥荒,一斤米的价格大概能买八斤麸糠了。”
李易微微一笑。
“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