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第115章 吴承恩,承的是谁的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吴承恩,承的是谁的恩?(2 / 2)

“报纸,又为何物?”

那孩童大声道。

“此《大唐周报》,乃是将过去一周之内,长安发生的诸多事宜全部汇总挑选出重要的消息、以及朝廷颁布的各项政令、重要告示,全都刊载其上。”

“有了这《大唐周报》,就能轻松知道你想要的消息,还有这报纸上有新鲜有趣的故事,又有国子监、弘文馆名儒大师点评文章,只要三文钱一份!”

刚刚问话的那中年文士本来只是略带惊讶的听着,听到后面国子监、弘文馆几个字,顿时眼睛一亮。

“来,给我来上一份。”

那孩童便立刻高兴的笑起来,上前将报纸送过来。

那中年文士接过,便闻到了上面的墨香味,入手一握,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厚实一些,粗略一看,上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字迹。

仔细看下去,赫然是一篇有关今年税赋的文章,他顿时沉浸下去。

旁边的众人见到这中年文士买了,也有些好奇。

不过毕竟三个铜板对许多人而言,虽然不贵,但是买什么吃的不好,何必要花在这劳什子的报纸上。

一时间,除了少数几人愿意购买之外,大部分人都持观望态度。

那群孩童们面面相觑,忽然一人高呼到。

“这报纸可是皇太孙殿下亲自创办的,他还在这报纸上留了对咱们百姓的话。”

“这可是能接触皇太孙殿下教导的机会,只要三文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周围本来颇为犹豫的百姓们闻言顿时轰然炸开,犹如沸腾的开水,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皇太孙近月来可是长安城的风云人物。

不少百姓因为小龙鰝骗局受过其恩惠。

更重要的是,皇太孙那可是天潢贵胄,未来的皇帝继承人,这样尊贵的人物,跟天上的神仙一样,一辈子都见不到一次。

如今,只要三文钱,就能买到一份皇太孙殿下留话的报纸,简直是可太值当了。

四舍五入,咱们也是跟皇太孙说上话了。

另一边。

一处酒楼的三楼楼阁上。

武媚娘微微侧身,有些惊讶。

“那些孩童是英国公、卢国公、郑国公、鄂国公的孙子,还有十四皇子?”

“太孙殿下,究竟是怎么做到让这些贵族子弟愿意干这卖报的活的。”

她此前与李易商量这报童的人选,李易曾坦言让贫苦人家的孩子来担任报童给些报酬。

武媚娘觉得这个提议挺好的,却没想到李易先找来了这一帮权贵子弟。

更离谱的是,这些权贵子弟居然一点都不抗拒,反倒是乐在其中。

李易笑眯眯道。

“免费的劳力,不用白不用嘛。”

“等报社稳定下来,再招募那些报童。”

“现在先让他们顶一顶,省点成本。”

武媚娘哭笑不得。

“免费?他们倒是很听太孙殿下的话。”

李易笑眯眯道。

“害,都是弘文馆的学生嘛,很好打发的。”

“给他们开点民间实践证明,有助于他们增加学分,一个个都十分踊跃参与。”

武媚娘听得一脸懵,有些听不懂李易口中的实践证明,学分是什么意思,不过大概猜的出来,应该都是这位皇太孙的手笔。

她心里有些嘀咕,这位皇太孙殿下总是能出人意料,做事滴水不漏。

想到此,她忽然像是想起来什么事情一般,表情颇为复杂道。

“皇太孙殿下口述、让我撰写的《西游记》,为何要以吴承恩,为笔名?”

李易瞥了他一眼,有些奇怪道。

“当然要有笔名,难道我堂堂皇太孙,用自己真名去写小说,岂不是荒唐,让礼部那帮家伙知道了,又要弹劾来,弹劾去。”

武媚娘抿了抿红艳艳的唇瓣,眼神复杂。

“妾身哪里是那个意思。”

“妾身的意思是,为何要叫吴承恩,不叫其他的笔名?”

李易心里有些嘀咕。

这女人真够麻烦的,不就一个笔名么,纠结个屁。

他随口道。

“随便取的,不必在意。”

武媚娘眼皮一颤。

随便取的?

吴承恩,武承恩?

这承的是谁的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