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我在民国吃软饭> 第二十二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2 / 4)

的新地址。”

“上海有我们不少朋友,"安德鲁努力往乐观的方向想,手指轻点着桌面,“我们可以写信请他们关照一下你这位小朋友的生意。也许…等他快速赚够了钱,就能收心回来搞他的学术了。”

刘易斯也是这般期望的

其实按照常理,他应该任由这位小朋友碰壁-一做生意岂是那么容易的?上海滩每天破产倒闭、乃至绝望自尽的商人不知凡几。等他在商海沉浮中吃了苦头,认清自己没有商业天赋,或许就能迷途知返,心无旁骛地投身学术了。

但是刘易斯实在不忍心让江明川遭遇更多磨难了。这孩子出生以来,最不缺的都是磨难。

他有如此多的不幸,难得是心性坚毅,并不自暴自弃。所以刘易斯见了他,心中就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总觉得,或许天主安排他们的相遇,正是要他伸出援手,让这颗蒙尘的明珠能少一些坎坷,早一日绽放本该属于他的光芒于是,刘易斯和安德鲁便凑到书桌前,仔细斟酌筛选出几家可能需要广告代理的外国商行,只等那封来自上海的电报一到,就立刻将准备好的推荐信寄出去。

四天后。

江明熙随着人流踏上南京下关码头的青石板,江风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吹散了几分连日的疲惫。

这一路北上又南返,舟车劳顿,总算到了最后一段。只要从这儿换乘沪宁线的火车,下一站便是上海了。这一路上,她没闲着。见人就递名片,逢机会便攀谈。她心心里清楚,这世道,多条路就是多个机会,这一把广撒网,但凡能网上来一尾有点斤两的鱼,她这趟就算没白跑。更让她心下稍安的是,这趟北上的盘缠,她已经在路上赚了回来,还颇有盈余

去北平的火车上,她几乎所有时间都黏在刘易斯先生身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那些陌生又优美的英语发音和文法,无暇他顾。直到与那位仁慈的绅士告别,她才真正腾出心思,开始琢磨如何填上这趟远行产生的花销一-她从不打无准备的仗,更不愿坐吃山空。转机出现在天津站等车的间隙。

月台嘈杂,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她的目光却精准地锁定了一个挎着布包、叫卖“外文特刊"的报童。她招手买下一份,只翻看了几眼,心头便是一动。创办特刊的外国佬,对中国市场完全不了解。他推出的特刊包装精美,纸张厚实,页数约是普通特刊的两倍,可是售价却只比普通特刊贵了一个铜板。

江明熙立刻敏锐的意识到其中的商机。

她毫不犹豫,立刻按零售价包圆了报童手里所有的存货。随即,她塞给那懵懂的报童几个铜子,语气急切却清晰:“去,把你的小伙伴都叫来!这种特刊,有多少,我要多少,现钱结账,绝不拖欠。”接下来的五个小时,成了一场疯狂的收购战。闻讯而来的报童几乎挤满了站台一角,她被一群半大孩子围着,一手交钱,一手收货,点算的速度快得惊人。

最终,她脚边堆积的特刊足足有二十五公斤重。为此,她不得不支付了十几块大洋的昂贵行李超重费,才将这些“沉重的希望"一同拖上了南下的火车。它们跟着她一路颠簸,从天津到南京浦口。一下车,她甚至没急着去坐船,而是凭着上辈子走街串巷收废品摸熟的门道,轻车熟路地找到了浦口一带最大的二手报刊回收商。这么重的报刊,她一个人肯定是抱不动的,为此还特意临时雇了一个人。那老板起初见她一个生客拖着这么一大堆洋文册子,还很是不以为意。但当他拿起一本,捻了捻纸张厚度,又看了看印刷的精美程度,眼神立刻就变了。

江明熙心中笃定,她太清楚这里头的门道了。这种质优价廉、图文并茂的外文特刊,在二手市场是绝对的硬通货。它们的高级铜版纸可以被裁切做成高档包装纸和奢华信封,鲜艳的图片能裱糊成月份牌和广告画,走进千家万户点缀厅堂,即便最次等的,也能用浆糊黏实了,纳成鞋垫,结实耐穿一-总之,绝不愁销路。果然,一番短暂的讨价还价后,这批特刊轻松脱手。算上补缴的行李费和她北上的所有花销,这一转一卖,竞净赚了一百五十块大洋。

这么多钱,江明熙当然不可能随身携带,而她也信不过钞票,在她看来,新政府发行的钞票就是废纸,但是银元保值。所以她就把这些钱存进了南京的一家山西连锁钱庄,等到了上海再凭支票去取钱。

江明熙结束回忆,站在长江边,吹着略带腥气的风,只觉得连日的奔波劳顿都一扫而空。路费已赚回,前程尚可期,这趟上海之行,开局总算不算太坏。江明熙提前到了南京火车站,没去贵宾休息室,目光在站台附近的做生意的各种摊贩身上打转。

此时,距离发车还有四个小时。

她在默默思考,要如何充分利用头等舱免费的25公斤行李额度,再做上一笔生意,最好能把去上海的房租给赚回来。有没有什么好卖的南京特产.……?

正在出神间,江明熙极其灵光的耳朵,帮她敏锐捕捉了一段广东话。“份求职信又畀人退返来!我抄得不知几工整,个鬼佬不知发乜癫,仲叫差佬来警告我,话再骚扰就拉我去坐监!”(我的求职信又被退回了,我明明誉抄的很工整,那个洋鬼子不知道发了什么疯,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