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昭昭风华> 第 14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4 章(2 / 2)

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面孔在朝中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他要宣读的诏书又是要将萧夫人……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不敢再想下去,脸上的笑容愈发卑微。

做人真是难啊,这种苦差事,全落到他头上,与他一同出来的那位不男不女张扬了一路,此刻倒是做起了缩头乌龟。

萧承渊静默不语地看了他良久,看得他脸上笑容都不自然地僵住了,才缓缓开口:“你先回去吧,诏书,明日给你。”

王侍郎闻言如临大赦,连忙应了,告辞离去。短短片刻,他已冷汗涔涔,心中唏嘘:到底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眼神摄人得很。

王侍郎刚走,萧承渊就将亲信都叫了来,一同研究这封诏书。

众人传阅了一遍,都纷纷摇头,萧承渊目光扫过众人,只淡淡说了一句:“今日不研究出端倪来,谁都别想离开。”

此话一出,原本散着传阅的众人,纷纷朝诏书聚了过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怕不是用明矾水书写?”

“中间莫不是有夹层?”

“是不是诏书字面上有机锋?”

“玉轴中是不是有猫腻?”

一封诏书在众人手中传来传去,火烤、水喷、差点拆散架。

萧承渊沉默地看着,突然说道:“把诏书给我。”

立即有人递了上去,他将诏书摊在案上,用右手拇指的玉扳指从上到下轻轻敲击着诏书的玉轴,果然,在左侧尾端的敲击声与别处不同。

他指尖蘸水划过玉轴接缝,水痕在轴头与木杆衔接处诡异地断成两道。

“好高明的包镶。” 凑在跟前的赵参将看着这一幕忍不住赞道。

羊脂白玉被剖成薄壳,内里中空,再以鱼胶粘合木胎。远观天衣无缝,需仔细端详方觉接缝处微透胶痕。

萧承渊自袖中掏出匕首。

刀尖楔入接缝的刹那,他动作骤停。

磷粉!

一丝若有若无的辛辣气钻进鼻腔,轴头内竟填了遇氧即燃的白磷。

他反手用茶水浸透巾帕,将玉轴裹成湿茧,只露轴头。腕间轻轻发力,薄刃沿胶缝精准旋切。“喀。” 轻响如冰裂。

白玉壳应声掀开,一卷薄如蝉翼的蚕绢随轴芯滚落。山峦河道以朱砂勾勒,墨点密布如星,重要城池关隘旁蝇头小楷标注着守军数目。

竟是——北境十二关的布防图!

“陛下赐的和亲诏书里,怎么会有我大靖的布防图?”赵参将忍不住失声问道。

萧承渊默不作声地将图纸放回原处,递给赵参将:“想办法恢复原样。”

赵参将闻言更加惊诧:“将军,此图落在温贼手里后果不可设想。”

萧承渊瞥了他一眼,反问道:“负责宣诏的使臣除了王侍郎,还有谁?”

赵参将不明就里:“还有陛下身边的秉笔李公公和荣亲王。”

心直口快的许将军听完不由感慨:“嚯!声势浩大啊。”

连萧承渊听完都不由一惊:“他们现在何处?”

张总管苍老的声音响起:“还在关内平戎城,并未前来,只有王侍郎带着诏书前来……知会将军。”

萧承渊缓缓转动右手上的玉扳指,凝神思索:敢在陛下颁布的诏书上做手脚,王侍郎的立场已不必言说,只是这位秉笔大太监和荣亲王,到底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他更加郑重地对赵参将嘱咐道:“务必将诏书复原,别让人看出端倪。”

“是!”赵参将看着萧承渊凝重的脸色,不再多话,低头看着手里的诏书,似是已在思索办法。

萧承渊看着他,补充道:“你先去吧,明日务必将诏书还给王侍郎。”

说罢他不等赵参将回答起身走到沙盘前,众人立即围了上去:“诸位,料想一下,如果你是温景珩,拿到此图会怎么做?”

此时,再也没有人儿戏,俱皱眉凝思。

只有许将军一拳打在沙盘的边缘,怒道:“他奶奶的,你我浴血疆场,朝廷到底什么态度?这仗还怎么打?我看,这昏聩的朝廷,不守也罢!”

萧承渊看了他一眼,没有接话,在场诸人,包括萧承渊,谁的心中没有此种疑惑和不满?

唯有李将军轻叹:“向瑜,慎言……”

一向沉默的林岳将军冷声道:“说不定陛下这诏书一下,你我也便无用武之地了。”

许将军怒骂:“你丫什么时候也这么天真?”

林将军刚欲骂回去,就被萧承渊打断:“还记得我刚才的问题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