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34章 利与弊!开中法的弊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4章 利与弊!开中法的弊端!(2 / 2)

以‘手续不全’为由刁难,往往要等数月甚至半年才能拿到盐引。”

“更有甚者,等商贾终于拿到盐引赶到盐场时,盐场的存盐早已被勋贵们抢先支取一空,只能空手而归。这些商贾前期投入的本钱全打了水漂,有的还欠了高利贷,最后只能变卖家产还债,甚至有人走投无路,只能逃到外地当流民。长此以往,愿意往边关运粮的商贾越来越少,两淮盐区的‘纳粮开中’几乎成了空壳,边关的军粮储备也日渐空虚,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出大问题啊!”

芦台盐运使张文华也紧跟着补充:“李大人说的没错!芦台盐区更甚,去年有个姓王的勋贵,仗着兄长在朝中的势力,连卫所的仓钞都没办,只托人给户部递了张字条,就一次性从户部拿走了三千引盐引。按‘纳粮开中’的规矩,三千引盐引需对应往边关运送五千石粮食,可他最后只让家丁拉了几十石发霉的陈粮,象征性地送到离边关还有百里的驿站,便算交差了,卫所官员碍于太傅的面子,竟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签了字。”

“他拿到盐引后,直接派管家带着家丁接管了芦台盐场的三个主要盐仓,将官盐全部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许盐场再给其他商贾发盐。寻常百姓想买平价官盐,根本连盐仓的门都进不去,只能从他手下的盐商手里买盐——他把盐价抬到了每斤三十五文,是官价的三倍还多,不少百姓买不起盐,只能吃淡食,甚至有人因为长期缺盐病倒。”

太子标脸色顿时一沉。

王姓勋贵?

难不成定远侯王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