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谁在乱点鸳鸯谱(探案)> 香火不渡(十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香火不渡(十一)(2 / 2)

两人正与守门人僵持不下,忽听一道声音传来;“没想到,顾大人,你还是来了。”

顾行歌闻声抬头。只见廊柱之下,秦若木一脸严肃,负手而立,早不知在那儿站了多久。

“顾大人,”秦若木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我家大人已在堂中恭候多时。请随我来。”

顾行歌不再多言,只是抬脚迈进门槛,赵清连忙跟上。两人刚一前一后刚踏入门内,大理寺朱红色的大门在身后缓缓关上。

才走了几步,顾行歌便急着问道:“安成侯,可已定罪?”

秦若木道:“还未。我家大人吩咐,顾大人到了,才可开堂。”

“这又是唱的哪一出?”顾行歌有些疑惑,脸上却不显,脚步不由自主快了几分。

不多时,两人被引至大理寺正堂。

秦若木率先入内,朗声道:“顾大人已到。”

正首位坐着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便是大理寺卿张大人。他倚着靠椅,眼睛半睁半闭,一副神游物外的模样。

张大人左侧,立着一人,身形挺拔。那人一直背着手,正望向堂外,倒像是早掐着时辰等他们来了。顾行歌一脚踏进堂内,他这才转身。

正是李烛龙。

赵清站在顾行歌身后,一见此人,顿时一愣:“不是说这位李寺丞出公差没回来吗?”

顾行歌却没有回应,只抬眼,看向堂下。

那里正站着一个人。

安成侯。

再不是那日在侯府里挥斥方遒的模样。如今他锦袍破了边,发髻也乱了。

昔日京中赫赫有名之人,如今却是如此下场,倒是叫人有几分唏嘘。

堂边侯夫人正在低声啜泣,幺娘则偎在母亲身边,脸埋得极低,看不清神色。

此时,堂上原本似在闭目养神的张大人忽地睁大双眼,声音沙哑道:“这位是?”

顾行歌上前一步,拱手道:“户部合婚司,顾行歌。”

李烛龙微微前倾,补充道:“此案诸多疑点,皆由顾主簿最先察觉。虽不隶属本司,却也算得上是本案的见证人。学生今日斗胆邀请顾主簿,只为共探真相。”

赵清有些惊讶,小声嘀咕:“这李寺丞说的,怎么像他们提前规划好的呢,大人你知晓此事吗?”

顾行微微一怔,随后轻轻摇了摇头。

堂上的张大人“嗯”了一声,算是应了。

这时,李烛龙看向顾行歌,忽而一笑:“顾主簿倒是来得巧。我正想听听这位安成侯,还能记得几桩旧账。”

他说着,翻起桌上的案卷,朗声道:“安成侯,自康乐十六年起,你便开始暗中运送红雁花入京。时至今日,已有三年之久。你当真不记得,这些货是如何入的城?走的哪条道?”

安成侯咳了两声,缓缓张口道:“那都是下人经手的事,货从哪来、走哪条道,我从不过问。如今年纪大了,许多旧账,记不清了。”

他抬眼看了李烛龙一眼,像是笑了一下:“你要杀要剐,尽管来。我这把老骨头,也撑不了几日。总归……我都认。”

李烛龙目光微冷:“你不记得?那好,这几桩命案,你总记得吧?红雁花中毒案、死了多少人,还有,任公子这一命……”

“慢着。”

一道女声突兀地打断了这场对话。

众人一愣,目光刷地看向站在一侧的顾行歌。

李烛龙略做惊讶道:”顾主簿,有何见教。”

顾行歌却没有立刻作答。

她侧头望向堂下人群,目光在众人面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幺娘身上。

幺娘垂着头,面色看不分明,纤细手指却紧紧拽着母亲衣角,一动不动。

顾行歌忽而轻声开口:“迫害任公子的凶手,另有其人。”

堂中众人齐齐一震,连张大人都微微睁开了眼。

李烛龙则猛地抬头,眼中已起波澜。

“你说什么?”他沉声问道。

顾行歌站定在堂中,一字一句:“任公子的死,并非安成侯一人所为。真凶另有其人,而且此刻,就站在这堂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