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谁在乱点鸳鸯谱(探案)> 香火不渡(十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香火不渡(十四)(1 / 3)

顾行歌不可置信:“你是,李烛龙?”

那黑壮男子愣了一下,连忙点头:“在下正是。”

顾行歌脑中嗡地一声。

眼前这人若是李烛龙的话,那这些日子与她共同探案,方才还设陷阱、引她倒逼安成侯的……那人是谁?

顾行歌猛地回头,望向堂内。

方才还运筹帷幄,一句话就能让安成侯夫人当场服软的大理寺“李烛龙”,此刻正站在堂中,侧着身,专注地与一名官员说话。

身旁那黑壮汉子,一脸好奇地顺着顾行歌的视线看过去:“顾主簿,你看什么呢?……哦,原来你在看魏大人啊。”

顾行歌像是被雷劈了一下,猛地转头盯住他:“魏大人?”

旁边的赵清也叫出了声,几乎快破音地问道:“你说是,哪个魏大人?”

“还能有哪个嘛?”黑壮男子被他们一问,反倒更迷糊了,“咱们大理寺,也就一位魏大人,自然是大理寺少卿……”

他还没说完,就听到顾行歌咬牙切齿道:

“魏怀州!”

李烛龙还在一旁憨笑道:“顾主簿,你们认识啊。”

“认识,自然是认识的。”顾行歌几乎是咬着后槽牙道。

好嘛,搞了半天兜兜转转,竟是被这魏怀州下了套。

顾行歌脸上的神情变了又变,先是错愕,再是愤怒,最后竟是一种说不清的、自嘲。

那日在侯府,王景那莫名的惧怕模样。慈华寺时他对王景近乎冷淡的态度。以及,秦若木对他的毕恭毕敬。

还有在张大人面前,他那一句自称“学生”……她却还在一旁点头称是,简直滑稽至极。

这一桩桩,一件件,处处都是破绽,她一个都没瞧出来!还每日里拿他当朝中同僚看待,甚至还起了爱才之心,打着算盘要将他挖去合婚司,做她的左膀右臂。

最要命的是,慈华寺时甚至还威胁人家,要他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现在想到这些,顾行歌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把自己埋了算了。

赵清这时在一旁喃喃道:“即是魏大人,为何要隐瞒身份?还装什么侍卫,遮着脸……他大理寺少卿的身份,想查案哪里用得着搞得像偷鸡摸狗似的?”

顾行歌沉默片刻,像是在把前因后果全都理了一遍,才缓缓开口:“不,是他不能露面。”

她看向堂内:“若是魏怀州一开始就露了面,那这案子就查不下去。”

赵清怔住:“为何?”

顾行歌道:“因为侯夫人认得这张脸,魏怀州不光是大理寺的人,他还是皇族。”

顾行歌对魏怀州,一直都只是听说。

听说此人心思深沉,手段狠辣。还听说他不好惹,连皇城司那帮无赖在他面前都得毕恭毕敬,礼部那帮油嘴滑舌的,一见他都得绕道走。

当时顾行歌还不以为然,现在证明,有时候百官的眼光就是雪亮的!

确实够阴险,也确实不好惹。

魏怀州,当今长公主独子,和安成侯夫人说到底,还是有几分亲戚关系的,说不定曾在宫中见过几回。若他一开始亮出自己的真名头,安成侯但凡多长点心眼,这案子怕是不会像现在这般顺利。

不过,若说这魏怀州仅凭一个长公主之子的身份,便能让百官忌惮至此,那也太小看朝中这帮老狐狸了。

真正让人噤声的,不是他那金枝玉叶的皇家身份,

而是他姓魏。

大齐开国不到百年,姓魏的,能叫得出名号的也就那一家。

英州魏氏,世代镇守西南,代代都是挂帅的大将军。

魏怀州的父亲,便是正元年间那位赫赫有名的魏廉将军。身经百战,战功无数,是当今陛下登基前最倚重的大将。

谁料风云变幻。二十年前,魏廉却被指叛国,满门遭诛。尸骨未来得及收殓,便被丢入乱葬岗,从此再无踪迹。

满门忠烈,一夕之间,灰飞烟灭。

那场浩劫中,唯一活下来的,是长公主和她年幼的儿子。

魏怀州能保住这条命,靠的不是皇恩,而是他那位母亲,抱着孩子在太庙跪了三天三夜,才换来这条命。

从此这位昔日高高在上的金枝玉叶,郁郁成疾,最后在英州一处庵中削发为尼,十几年不问世事,连如今的陛下登基,也未曾回来看上一眼。

好在太后念旧,将魏怀州留在宫中养大,衣食无忧。只是那宫墙深似海,亲爹没了,亲娘也不在身边,这孩子虽说生在锦衣玉食里,却像是在刀尖上长大。

十四岁那年,魏怀州就自己出了宫,说是云游四方,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做了什么,直到去年才突然冒出来。

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了大理寺。他也不要官阶,不要俸禄,就一个念头:断案。

皇帝拗不过,只得准了。

结果他这一上任,挑的全是积压多年的旧案,盘根错节,牵扯极深。他倒好,一刀切,不讲情面,也不绕弯子。谁来求情,谁先倒霉,没几日就得罪了半个朝堂。

偏偏他这个身份,叫人既不好拉拢,又不敢轻慢。到头来,竟成了他查案时最大的护身符。于是朝中很快便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