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亲历者家人甚至本人还活着的情况下,《史记》中对那段至关重要的历史记载却出现了大片真空。直接导致我的课题卡得死去活来。”现在说起这件事,悲风画扇都流露出了浓浓的怨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写论文哪有不疯的"具象。
“在那段时间我反反复复地翻找资料,翻着翻着就冒出来了一个古怪的念头,就是赵姬的记录明显也存在大量的岁月史书和后人描补。”《史记》中对赵姬的论述是非常反逻辑的。当然,这里说的逻辑并不是指今人眼中对其的价值观判断,而是放在《史记》成书年代的同类参考。
还是先把赵姬那些乱七八糟无凭无据孤证不立的八卦传言放开不谈,单说所谓最板上钉钉的嫪毐私|通这件事。[1]嫪毐都能封侯,并且有完整的人物动线,从被吕不韦提拔引荐,到进宫,到封长信侯,还有最后叛乱死亡。这个人物是否存在应当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嫪毐和太后私通生子这件事很重要吗?答案是根本不重要。
读史不能用现代人思维去评价古代人的风气,要置身于当代背景。首先,嫪毐有没有搞人家老婆?没有。当时帝太后已经丧偶。其次,秦律中有没有任何一条说丧偶的寡妇不能养情人?没有。甚至在当时鼓励耕战、鼓励寡妇再嫁积极造人的背景下,大概还可以描补成太后为国先驱,以身作则。
扯淡归扯淡,但就算太史公,有碍于当时汉代宫廷上层的特殊风气,也没说有什么大问题。
所以嫪毐甚至能在“严刑峻法”、“等级森严"的"暴秦”,无功无劳就被封为长信侯,权倾一时,还能自称秦王“假父”(姑妄信之)。否则他一个赵国人,在秦国的土地上这么闹,生怕秦国本地人弄不死他?第三,参考当时的社会风气,类似事情参考有没有?也有的。往前看,赵太后之前的秦国摄政太后,宣太后芈八子,和当时秦国边患最大势力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甚至到晚年失势忧死前,还养着个情夫魏丑夫。但这并不妨碍她扶持嬴稷坐稳王位,(在十余年后)诱杀义渠王,一举铲除边患,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从此攻伐六国无后顾之忧,并在嬴稷亲政前打下了一个稳定的基本盘,哪怕在后人眼中,也是将她与吕后齐名而列[2]。所以问题来了,既然有宣太后珠玉在前,嫪毐和赵姬的事顶多也就是早死的庄襄王面子上过不去,本质算不上什么要断绝政治权利终生的大事,老太太年纪大了养个宠儿玩玩罢了,有必要要死要活吗?没必要。
所以《史记》给的说法是,嫪毐野心日大,想要造|反。他一个赵人,拉着帝太后一个赵人,在秦国的土地上,造帝太后的儿子、他们一切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来源一一赢政的反。甚至在这次事件中,还有一大批秦国的军政高官站在嫪毐一方参与叛乱。[3]
这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