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2 章(1 / 3)

第22章第22章

思政殿内气氛凝重,如同殿外阴霾的天空。众多属官中,几位属官聚在一旁,面露惶然,不知所措。东宫率府令赵政按着腰刀,望着殿外眉头紧锁,太子詹事周勉与太子右庶子郑清儒正在相争。

周勉面红耳赤:“当务之急是立刻请旨发兵!隆华寺道路断绝,殿下安危系于一线!必须立刻请陛下调府兵,甚至禁军,不惜一切代价打通道路!救灾之事可稍后……”

郑清儒打断他:“你糊涂!殿下安危固然重要,但城外那些百姓之命就不重要了吗?眼下灾民遍野,若不管不顾,激起民愤,你我谁担待得起?当务之急是立即加派人手赶赴城郊救治灾民才是!”“救治灾民那殿下怎么办?若是殿下出了事,你可担待的起?”“若不稳住民心,城郊必然大乱,届时殿下即便回来,又有何面目面对众多百姓!”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殿内其他人也隐隐分成两派,低声议论,场面一时更加混乱。就在这团乱麻似乎要越缠越紧之时,殿外突然传来内侍清晰又略带几分急促的通报:“太子妃娘娘到!”

话声落罢,殿下的争执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投向殿门。只见江绫一身华服的进了门,云髻上的赤金点翠凤簪流光微沉,妆容齐整端庄,眉眼间平日的慵懒散尽,被一种沉静的威仪取代,恍若换了个人一般。在侍女素云的随侍下,她步履稳当地步入殿内,织金锦的宽大衣袖纹丝不乱,每一步都像丈量过般精准。她的朝服穿得一丝不苟,这份过于正式的庄严,瞬间压住了殿内所有的焦躁之气。

她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径直走向主位之下的首位。“臣等参见太子妃娘娘!"众人愣神一瞬后,纷纷躬身行礼。江绫缓缓落座,背脊挺得笔直,声音清越,不高却足以让每个人听清:“水患之事,本宫已有所耳闻。两位大人,一位忧心殿下安危,忠勇可嘉;一位心系万千百姓,忧国为民。两位的心意,本宫都已知晓。只是,”她略顿了顿,话锋随之流转,语气间登时便多了几分肃然,“争执并解决不了眼前灾祸。如今东宫群龙无首,更需我等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而非自乱阵脚!”

殿内鸦雀无声,先前争执的两人不自觉垂下了头。她目光灼灼,看向众人:“殿下临行前,曾嘱托本宫协理宫内事务。如今事急从权,本宫僭越,今日便代殿下行东宫主事之权,直至陛下明旨或殿下归来。诸位可有异议?”

群臣闻言面上虽恭敬,心下却不免各自嘀咕。朝堂之事岂能儿戏?纵是太子暂不在京,这发号施令、统筹调度之事,又如何轮得到她一哥深宫妇人在此指手画脚?

几分轻视与不以为然悄然在几位官员眼底掠过。然这念头刚起,再一思及眼前这位太子妃的来历,那点轻视便又迅速被压了下去。如今的太子妃可是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的云阳郡主,在太后跟前最是得宠,且那名声早已在外,可是出了名的记仇又不好惹。此刻若站出来做那出头之人,日后恐怕不会再有什么好日子过。

权衡利弊之下,一时竞无人敢做那第一个拂逆之人,殿内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寂静。

江绫的目光平静却极具分量地扫过众人,见众人不语,江绫心知他们并非全然信服,不过是碍于权势暂作隐忍。但她此刻无暇计较这些细枝末节,她不再浪费时间,语速加快,条令清晰地下达指令,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周大人,你即刻起草奏疏,详陈灾情与殿下境况,请求陛下旨意:一开仓赈济;二调附近府兵,既要参与救灾,更要全力疏通前往隆华寺道路;三奏请陛下谕令六部协同,全力支援灾区。”

“郑大人,你熟悉政务,即刻联络京兆尹、户部、工部协同,统计受灾人数、粮食帐篷等物资调度、勘察河道堤坝险情。一切以百姓为先,事后本宫必据实奏报陛下,论功行赏。“她顿了顿,想到日前堤坝偷工减料一事,当下又补了句,“若有怠惰贪墨,绝不姑息!”

她话声一转,“至于赵大人,点齐东宫护卫,即刻出发。分作两队,一队由你亲自带领,前往隆华寺,确认殿下安危;另一队携东宫令牌,协助当地官员沿途救助重伤灾民。”

“其余诸人,"她看向其他屏息凝神的属官,眼底满是坚定,“协助三位大人,整理各方信息,传递命令,维持东宫内外秩序,安抚宫内人心,不得有误!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可谓很是周全。众人皆不由得暗暗心惊,未曾料到,传闻中娇纵任性的云阳郡主,竞这般有勇有谋,三两句话便稳住了整个东宫局势。

此法很是妥帖,任谁也挑不出大的错处。众人怔了一瞬后,一时不在多言,纷纷躬身朗声道:"臣等遵命!”

话落,众人收起各异的心思,匆匆领命而去,殿内很快只剩下江绫和素云。素云此刻才恍然,方才还不明白为何郡主听到殿下出事后,第一件事便是命她取出这套很是庄重的朝服,原来是为了稳住人心,一时不由得对她们主子更钦佩了几分。

而直到殿内空无一人,江绫挺直的脊背才几不可查地微微松弛了一丝,松了口气,天知道,她方才有多慌乱。

藏在宽大袖袍中的手,指尖冰凉,微微颤抖。她倏地站起身,声音恢复了平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