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无名洞府。
李沉舟与姜太虚相对跌坐,四掌相抵。
中间千百块源石无声消融,化作一条氤氲,没入姜太虚体内。
半个时辰后,气流渐平。
姜太虚睁目,依旧残留着一丝疲惫。
四千载困守,几近榨干了他的神力本源,方才那精气灌入,不过堪堪浇灌苦海,距其全盛之时,还差的很远。
“你的路数,很怪。”
姜太虚开口,声音虽仍沙哑,却已多了一分力量,“神力磅礴刚猛,带着一股囊括天地的意境,出手间似有万象更迭……不像已知的世间任何一部帝经的气象,你修的,是什么法?”
“起步是凡人拳术,后来修道经轮海篇,又杂糅了些洞天层次的寻常法门,摸索至今罢了。”轰!
话语落,姜太虚道心剧震,难以置信。
凡俗拳术?洞天功法?
这种微末法门,寻常小派弟子也未必看得上眼。
可眼前这少年,竟凭这种功法,踏出了一条通天大道。
这是……以凡俗之砖,砌通神明之路。
没有帝经指引,不借前人遗泽,独自一人,劈波斩浪,硬生生闯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这是何等惊世的才情!
何等可怕的意志!!
姜太虚凝视李沉舟,似看到一尊少年帝者正在崛起,其身影,竟隐隐与那道脾睨万古的无始身影重合。“另辟蹊径,自证大道……此间艰难,更胜血脉蜕变,直指极道之秘。”姜太虚缓缓道,“我不劝你回头,万道终究同归,你可愿学我恒宇经?”
他目光灼灼:“这是姜家不传之秘,蕴含太阳至极之妙,你无需改易根基,只作借鉴,为你照见前路,省去很多苦功。”
李沉舟摇头,“你我可为道友。”
一如初见巴立明,两人为道友,而非师徒。
姜太虚默然,忽地并指如剑,一指点出。
指尖神辉流淌,并非杀伐,而是一道意念洪流,贯入李沉舟眉心识海。
“既如此,不要传与他人。”
轰隆!
李沉舟身躯微震,脑海中仿佛有亿万神魔嘶吼,又似有大日炸开,无数古老经文、符文、道图轰然展开完整无缺的恒宇经,乃至……九秘之“斗”字秘!
恒宇经,太阳至极,演化神炉,斗字秘,是无上战斗圣法,演化万法,斗战无敌,瞬间点燃了他全部的战斗智慧。
过往所修种种凡俗拳术、道经妙法、乃至新悟的“南天门”及那未成的攻伐拳术,在此秘参照下,开始疯狂碰撞升华。
无需修炼,仅是感悟,便已让他拳意沸腾,周身气血不由自主地发出龙吟虎啸之音。
洞府之内,一时竞有道音轰鸣,异象纷呈。
姜太虚看着眼前景象,眼中惊叹愈盛,此人堪比大帝少年时。
姜太虚离去了,四千年,时间太久了,他迫不及待的想去看下想看的人。
临别之时,他留下一块令牌,可以联系到他
北域荒原,夜深似墨,星辉如瀑。
李沉舟独立于一座孤峰之巅,周身并无神力澎湃,反而气息内敛,与脚下大地融为一体。
他手中托着那卷银光流淌的《源天书》,眼眸开阖间,身后门户自然流转。
“仰观天象,俯察地脉……”
他凌空虚划,神力只是微动,却引动四周虚空震颤。
并非以力压人,而是其律动暗合了某种天地节拍。
嗡
随着他意念沉入,脚下孤峰发出低沉龙吟。
那不是真正的龙,而是沉睡地底的大龙地脉被引动,一丝龙气被强行拘出,化作一道黄芒,缭绕李沉舟指尖。
与此同时,天穹之上,垂落下一缕缕星辉菁华,清冷皎洁,与他另一只手掌相呼应。
星辉与地脉龙气,一清一浊,一阴一阳,在他周身缓缓交织,演化出一幅微缩的星空地脉图,玄奥无比。
这便是源术的根基,沟通天地,调动星辰与地脉之力。
李沉舟并指如刀,以那缕大地龙气为墨,以虚空为卷,凌空刻画起来。
指尖过处,一道道繁复玄奥的源天神纹浮现,勾连地气,引动星力。
他在布源天阵法。
并非为了杀伐或防御,而是以此阵汇聚方圆数十里内的山川精粹,辅助修行。
渐渐地,他身周景象开始变幻。
山石纹理在他眼中不再是死物,而是地气流动的轨迹,夜风拂过,带来远方矿坑深处稀薄源气的味道,他甚至能“看”到脚下千丈深处,几条细微的源晶矿脉盘踞。
“源,天地之精,聚形为石,散则为气……”
他伸手虚抓向远处一片看似寻常的乱石堆。
“起!”
轰隆!
地面微颤,七八块顽石应声飞起,落入他手中。
石皮粗糙,毫不起眼。
李沉舟双眸神光微闪,指尖轻抚,石皮簌簌落下,内里竞露出点点晶莹,虽非神源,却是品质极纯的异种源,散发着浓郁的生命精气。
源天神觉,堪破虚妄,直指本源。
这并非蛮力破坏,而是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