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五十一章
得要女的,得能吃苦耐劳,能眼里有活儿、任劳任怨。并且有了叶望乡做对比后,李妍的要求更多了一个。除了前面这些外,最好还能识字、会珠算,为人要机灵些。
会干活,但不能只干死活,脑袋瓜子要灵活。得都符合这些要求,一时半会儿的,这人还真挺难找。李妍也知道自己要求高,但现在她的生意越做越大,身边的确需要一个这样稍微全能些的助理的。
至于报酬嘛……好商量。
“月钱我可以开到一两五钱,甚至是一两八钱一个月。“她心中的价位是最高可给开到二两五钱一个月,但要求得都满足才行。而对程翱这边,李妍也很豪气:“只要你能把我给我找着,单我这边的佣金,我给你到三钱。”
程翱一听这是一笔大单子,更狗腿的说:“李老板您就放心吧,这事儿定然给您办得服服帖帖。”
事情说完,李妍便离开了牙行。
才走去街上,便见街上挤满了人。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是朝廷打了胜仗,如今各地正张贴皇榜昭告天下呢。
不管怎样,朝廷打胜仗是好事儿。国泰才能民安,朝堂上安稳了,老百姓的日子才能好过。
打仗的时候朝廷四处征兵,如今战争结束,朝廷自然也是张贴皇榜宣告天下,算是给老百姓们一个交代。
因朝廷打了胜仗一事,这两日,整个华亭县就跟过年一样热闹。百姓们脸上,笑容也更多起来,茶楼、食肆,人们津津乐道的,也都是朝廷打了胜仗一事这日李妍照例来四方食肆送火锅底料,就听食肆里有几个来吃饭的学生谈论起此事。
其中一个道:“听说此次伐北之战中,朝廷在华亭县范围内征兵三千于名。最后,有幸活命的,不过七百人。这七百人并非所有都是随大军回了京城,一大部分都是拿了遣散费,直接回了华亭县来。前些日子,我还见着了孙家二良呢。可怜见的,三年没见而已,他竞沧桑成那样,还断了一条腿。朝廷是给了十两银子的遣散费,可这点钱……够什么?”另一个则说:“好歹捡回了一条命,家里有田的,只要他人还活着,以后都免赋税。没田有商铺的,赋税减半……待遇算是不错了。想想,征兵三千,只活七百,另外的两千多名都成了孤魂野鬼。”“都是命。"有人感慨。
这时候,又响起另外一道声音来:“我一个亲戚家,他们村里出了个千户大人。”
“谁家?"众人纷纷被这事儿吸引住。
有人说:“千户的军职不小了,按本朝律,乃正五品官员,辖内有千于名兵将,算是个将军。”
“溪水村,刘家的,刘家二郎。”
食肆里学子们商谈国家大事谈得热火朝天,李妍听了几耳朵后,见事情也忙完,就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她心里想着,若非那薛二郎是个短命鬼,如今战事结束,他也该回来同家人团聚了。
她努力回想着《我的锦鲤娇妻》那本书里,努力搜寻着有关薛家二郎薛屹的一切。不知为何,她总觉得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似乎书到最后时,有写到过关于薛二郎的情节。但至于具体写的是什么,她完全忘记了。
也是当时看书太困,或是后面大部分是关于朝堂争斗的情节,她失去了兴趣、不爱看,就看得囫囵吞枣了。
现在想想,真是后悔。
早知道自己会穿书,她肯定把这本书看得滚瓜烂熟。不说倒背如流,至少里面的情节会记得清清楚楚的。
回到家,就见家里来了客人。
堂屋里,薛大娘正在招待客人,瞧见儿媳妇回来了,立刻喊她进门。“这是刘家的婶子,咱们一个村的。“李妍一进屋去,就见堂屋里坐着个同薛大娘差不多年岁的妇人。妇人一瞧见李妍,就乐呵呵的笑,然后站起迎到她跟前,握住她手。
“这是你那小儿媳妇?这才多久没见啊,这怎的跟变了个人似的,这怎变漂亮这么多。“刘婶子拉着李妍手,好一番上下打量她,“这闺女越变越俊。”李妍笑:“多谢婶子夸奖。“想着,该是进城来办事儿,顺便过来串门的,李妍也不打扰她们老姊妹聊天,就说,“你们聊,我去给你们沏壶茶来。”“这闺女真好。老姐姐,你是个有福气的。“临离开前,李妍还听那刘婶子夸她。
然后就听她婆母薛大娘说:“我哪有什么福气,我生了两个小子,一个小子的福气都没享到。倒是你,你家这回风光了。你家二郎当初是同我家二郎一起参军的,可他小子如今成了千户大人。听说,调任回了江宁府了?”刘婶子倒谦逊:“什么千户大人啊,不过就是个虚名,其实我们也不图他这个的。“刘婶子又坐了下来,似乎不太情愿说这个般,又聊去别的,“你也别太伤心了,好在如今有个可心的儿媳妇,你日子过得也好,晚年必不会差。”薛大娘倒是挺感激刘婶子的:“当初我们一家离开村里,是有些同村里闹掰了的。他们都说是我们逼迫了人家,是欺人太甚。只有你,还能来看看我们。刘婶子道:“你不知道,你们搬走后,那冯家一家就又搬回来了。是那老货偷了你家的钱,怎会是你们的错呢?其实后来,很快的,村里风向就又变了。如今啊,大家都念叨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