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嘉靖感而有孕之后> 嘴欠的田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嘴欠的田慈(1 / 2)

第44章嘴欠的田慈

嘉靖四下里溜达一番,大体上还算满意。

从突击检查的结果来看,他兜里掏的银子应当都落到了实处。因此张佐寻来时,嘉靖对他还算有个好脸色。张佐也知道皇帝白龙鱼服,不想被人叫破身份,因此只叫他"蒋老爷”。“蒋”是嘉靖母家的姓氏。

张佐请罪道:"奴…小人有失远迎,还望老爷勿怪。”嘉靖和颜悦色道:“我又不曾提前知会你,你怎么知道我来?不知者不怪。”张佐不着暗暗松了口气,又满脸堆笑道:“小人带老爷逛一逛?”嘉靖道:“学宫里的模样我已大致看过了,陶仲文他们在何处,怎么不见人影?”

虽然他是悄悄来的,不怪他们没有提前迎接,但现在他已露了行踪,不赶紧来拜见主子就是他们的过错了。

张佐恭恭敬敬道:“陶祭酒与高司业在议事,小人已派人去知会了,稍后便到。”

嘉靖思索片刻,道:“既然在议事,不必过来见我,你且带我去听听他们议的什么事。”

张佐领命带路。

嘉靖折身冲闺女招手:“慈姐儿,来,咱们看热闹去。”田慈一路走,一路打量着来来往往的人。

她非常惊讶地发现:来学宫报名的女学生居然相当多,从数量上来看完全不比男学生少。

以目前的社会状况来看,大多数百姓不可能花钱供女儿脱产学习,因为男子学业有成后是可以为家庭带来切实的好处的,做官也好,为吏也罢,又或者去当师爷、状师、账房……总之男子的学识有很多变现途径,从而改善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

但女子的学识很难变现,衙门不可能让女子去为官作吏,也没有哪个主家会请女子当师爷,当状师,当账房……女子想用自己的学识获得报酬,要么去给权贵家的千金小姐当女师,要么入宫去做女官,前者需要门路,后者一入宫门便很难见到家人。

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普通人家供女儿脱产学习完全是赔本买卖,有那工夫不如让女儿出嫁前多做点绣活攒点嫁妆,寻一门更好的亲事,这样不管是对女」本人还是对她的娘家都更有益处。

因此,看到女学生的数量基本跟男学生持平,田慈感到颇为诧异。不过她没有诧异太久,很快就想明白了个中缘由:女学生的数量多,不是因为京城的百姓真的就像培养儿子一样培养女儿了,而是因为其他蒙学根本不收女学生!

大明朝的蒙学有两种,一种是朝廷开办的社学,另一种是私人开办的学堂。社学要求十五岁以下的幼童接受基础教育,但是这个幼童往往不包括女童。私人的学堂主要是一些老童生老秀才在办,绝大多数也是不收女学生的。女子接受教育大致有两个途径:要么接受父母兄长的教育,要么请先生来家中授课,前者须得是书香门第或者官宦世家,后者也须家中有请得起先生的财力。

简而言之,能够接受教育的女性必须要有个好出身,平民百姓家的女儿只能做文盲。

但这不代表老百姓完全没有送女儿上学的需求。当京城出现了一个愿意招收女学生,并且一年只需二两束修的学堂,有一部分比较富裕,但又没有富裕到请先生到家中专门授课的百姓就很乐意把自家女儿送来上学了。

承道宫的女学生看着多,实际上是汇集了整个京城求学无门的普通人家的女儿。

而且百姓们送女儿上学也不是指望女儿能学出什么名堂,最大的目的还是送女儿来镀金。

没错,镀金。

一个识文断字的女子在婚嫁市场上是很吃香的,完全可以攀上更好的亲事。一年花二两银子,读个两三年,亲事立马上升好几个档次,怎么算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要是能弄个女秀才的名头,那就等着嫁进高门做少奶奶罢。在现代人看来读书只是为了嫁人,听起来似乎很荒谬,但大明朝的社会状况摆在这儿,女子读完书也没什么好出路,嫁个好人家反而来得现实些。1嫁得不好,顿顿咸菜窝窝头。

嫁到好人家,不仅自己物质上更宽裕,还有余力贴补贴补娘家。老百姓没什么高大上的观念,一切行为都是从利益出发,倘若女儿读了书有别的更好的出路,难道他们就不会推着女儿往更好的那条出路上奔?人性逐利,没什么好苛责的。

田慈心中转过种种念头,目光漫不经心地在人群中扫过。忽然,她顿了顿,又把目光转了回去。

湖边有个人的脸似乎在哪里见过,瞧着很熟悉。田慈脑子里转了转,她很确定自己没有在宫里见过这个人,而这又是她第一次出宫,更不可能在宫外见过这个人。

宫外的人。

眼熟。

应该在朱雀给她的视频资料里看过。<1

田慈想起来了:这是那个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啊。湖边的人正是吴承恩和他的妻子叶氏。

上巳节顺天府学不上课,吴承恩便携妻子出城踏青。说是踏青,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看看这所新建的学宫。叶氏见了承道宫的模样,已有八分满意,又听说承道宫出来也可以授官,更有十分的心动,便劝说丈夫放弃科举走承道宫的路子。吴承恩却有些抹不开脸。

承道宫的学子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