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小圣人的道场
只听得说书先生字正腔圆念道:“话说江南鱼米之乡,沃野千里,河网如织,百姓安居乐业,稻谷年年丰登。此地有一少女,年方十六,姓李名玉莲,生得盾清目秀,百伶百俐,上孝父母,下悌姊妹,一家子和睦美满,自在过活。孰料天有不测风云,那年天降暴雨,江河倒灌,山洪奔流,屋舍坍塌,田地尽毁,灾民扶老携幼,困于高岗,水势愈涨,粮尽援绝,眼看难逃一死。”短短数句,便引入正题。
陈商立刻入了神。
大明一朝天灾不断,朝廷的救灾效率又很低,准确来说几乎所有封建王朝的救灾效率都不高,由于交通不发达,等朝廷的赈济到达地方时,往往灾民都快死绝了。
远的不说,就说前年,温州一带海潮倒灌,淹死了数万人,朝廷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很有限,等潮水退去后谁命大活着就能去衙门领两碗粥,朝廷再减减赋税,组织一下灾后重建工作,就算完事儿。陈商是温州人,家中父母妻女尽皆死在前年那场潮灾中,唯有他和长子在外地贩布,方才躲过一劫。
因此,听到说书人说:…那李玉莲忽生困倦,站着打了个盹。梦中却有一鹤发童颜的老神仙手持玉尺,踏云而来,笑道,“汝为百世善人,天地怜之,今授汝万有引力之理,悟之可解危难……将玉尺在她额前一点,好比醍醐灌顶,李玉莲霎时悟得玄机诀窍……
陈商情不自禁落下两滴泪来:“倘若真有仙人梦授什么万有引力之理,我那老父老母与妻女又如何会丧命?”
于父劝慰道:“说书先生嘴里的故事当不得真,世上哪有什么万有引力的道理,听都不曾听说过,这词儿也是造得古怪。”旁边却有人反驳:“有哩,书上就写了万有引力。”于父与陈商闻声望去,却是一个面白无须的年轻人。此人正是出来散心的王世贞。
因郁氏坚决反对女儿去承道宫读书,小妹王世如在家中哭得厉害,王世贞既不忍听她啼哭,又劝不动亲娘,只好躲出来,图个眼不见心不烦。原本只是随便找个地方吃两盏茶,打发打发时间,没成想还听了个新鲜故事。
听到“万有引力”的那一刻,王世贞就知道说书人说的故事不简单。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这点敏感度还是有的。陈商连忙请教:“后生,敢问哪本书上写了万有引力?”王世贞答道:“承道宫发的《物理一》上写了。”陈商面露茫然。
他是外地客商,前年父母妻女身亡后,他一直守孝守到今年,为免坐吃山空,这才捡起老本行,带着长子上京来贩布。一路上只一门心思放在生意上,对于别的消息并不太关心,且他又是刚到京城,还真没听过什么承道宫什么《物理一》。
陈商猜测道:“承道宫莫非是哪家灵验的道观,那《物理一》可是他家的经书?”
王世贞笑着摆手:“不是,都不是!承道宫是朝廷开设的学宫,《物理一》是学宫发的书,就好比国子监的四书五经一般。”陈商肃然起敬:“啊呀,那万有引力竟是圣贤书上的道理!”“什么圣贤书!"于父忍不住开口,“那些□□怎能跟四书五经相提并论?四书五经是圣人写的,承道宫的书……哼!”他撇了撇嘴,露出不以为然的模样。
王世贞与他争辩:“承道宫的书又怎么了,我听说那些书也是圣人写的,是宫中的小圣人写的。”
于父不信:“你这后生说话张口就来,小圣人才几个月大,她能写出那些……那些不堪入目的词儿?”
虽然他没有明说究竟是哪些词儿叫他觉得不堪入目,但听到这番对话的茶客,除了陈商,似乎都心领神会。
王世贞摆事实讲道理:“你们可还记得去年小圣人出生时游过京城的那条金龙?”
“怎么不记得?"周围的茶客忍不住插嘴,“此生有幸见到那般场面,纵然是死也不敢忘,够我吹一辈子了。”
时至今日,小圣人出生的场面依然是京中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就连妇女们聚在一起做针线时,也时常把这桩事翻出来当做谈资,说了一遍又一遍,总也说不腻。
王世贞道:“既然记得,那你们也该记得金龙身上的字儿?”茶客们七嘴八舌:“废话,我家现在还贴着新式门神画呢。”“如今街头巷尾卖的踝子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课子就是油条,以前是长条儿的,现在统一变成了类似氧气化学式的圆圈圈。
也有人将脖子上系的护身符扯出来,展示道:“我这道护身符里写的就是金龙身上的符文。”
这种护身符在京城算是一种潮流了,基本人人都有。王世贞抚掌道:“那不就对了!难道你们不曾发现,金龙身上的符文,和承道宫那些书上写的符文,简直一模一样!”众人都惊住了。
明朝百姓的识字率不高,约莫在10%左右,但京城毕竞是首都,经济发达,文风昌盛,少说也有一小半百姓认得字。这一小半百姓中,总有那么几个送了自家子女去承道宫读书,又恰巧看过承道宫发的教材。
此时便出声道:“是哩,我看了书,好些地方确实一样。”王世贞环顾四周,高声道:“圣人降世,自然要传授她的学派。承道宫是在小圣人出生后建起的,承道宫书上写的符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