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章(2 / 3)

他忍不住笑了:“我算的是方向,不是你。”

沈荔看了他一眼,语气软了半分:“顾先生,有时候,你让我觉得危险。

不是你想控制我,而是你太懂得怎么让人心软。”

“那你呢?”他反问,“你不危险吗?

你只要笑一笑,就能让人忘了代价。”

她没回答,只举杯:“我们都各自小心吧。”

他们的杯子轻轻碰在一起,发出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叮”。

夜色深了。

沈荔回到房间,卸妆时才发现指尖微微发抖。

她盯着镜中的自己。

那张脸依旧从容,却在灯光下多了层复杂的光。

她轻声道:“顾栖,你真麻烦。”

【任务支线触发:情感温差。

【目标:在保持理性控制的前提下,面对情感变量。

沈荔忍不住失笑:“连系统都八卦。”

她掐灭灯,靠在床头,脑海里仍是那句——

“我看着你一个人扛太多。”

她翻身,把枕头压在胸口。

窗外的夜太静,她却一点都睡不着。

另一头。

顾栖站在阳台,手里还捏着那只空酒杯。

风吹过他鬓角,灯光从城市底部涌上来。

他看着对面那扇灯亮着的窗,眼神一点点暗下。

“沈荔,”他低声说,“别逼我做选择。”

然后,他关掉手机,转身。

会场灯光落下的一刻,空气像被调到了“清晰模式”。

国际儿童阅读论坛开幕式安排在晨间,舞台是弧形的,背后是一整面缓缓流动的书页动画。沈荔的名字和“syli共创日发起人”的头衔在屏幕左下角亮起,旁边是英语与法语的同步字幕。

主持人做了简短的开场,邀请她作为“社区阅读机制的代表”率先发言。

她手里什么都没拿,连讲稿也没有。走到台中央那步,她把心里的节奏悄悄拨到平稳。灯冷,台下的人多,她听见自己的脚跟踩在木地板上发出的那一点点脆响,像把她拽回“此时此地”。

“大家早上好。”她开口,音量不大,像平静地推开一扇门,“我是沈荔。我想讲四句话。”

第一句,她抬眼:“孩子不是资源。”

“资源会被盘点、被分配、被转化为收益。孩子不会。孩子只会被发现——他的兴趣、他的害怕、他突然亮起来的一刻。”她顿了顿,“如果我们在机制设计里把孩子当‘对象’,你会发现流程越来越完美,孩子却继续安静地坐在角落里。”

屏幕上出现了三张照片:一个低头的孩子、一本摊开的绘本、志愿者把椅子挪到孩子身边。没有特写,没有“可怜”的镜头。只是一个动作:把椅子挪近。

第二句,她低下头又抬起:“干净不是姿态,是结构。”

“我们做了透明账本、独立专户、季度审计,这是为了让‘干净’不依赖个人。因为人会累,会被误解,会离开——结构不会。”她朝屏幕一指,后台投出“专户流向图”和“志愿者小时捐”的流程节点,“这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任何人都能复制,不需要知道我的名字。”

第三句,她的声音更轻,像在对某个看不见的孩子说话:“鼓励不是奖励,是陪伴的语法。”

“我们把‘共创日’切成时间片:破冰五分钟、故事二十分钟、提问十分钟、家长提问十分钟。结构固定,语言自由。我们不给孩子‘正确答案’,我们给他‘敢继续讲下去的空间’。”

第四句,她把手从讲台沿上移开:“请允许‘慢’,然后让慢像快一样稳。”

“资本让我们习惯把速度当作胜利,但教育是反速度的。我们不追求一夜之间开一百个点,我们追求每开一个点,三个月后还有人来。‘复购率’不是销售词,是孩子‘下一次还愿意坐下来’的概率。”

她朝台下微微鞠了一下:“我讲完了。谢谢。”

掌声没有炸裂,只是从某个角落起了一个圆形的涟漪,然后逐渐被更多拍掌的声音叠加,像是有人在一层一层往上铺木板。她在掌声里退开一步,看到第一排几个孩子代表用力拍掌,小胳膊一上一下,歪歪扭扭却热烈。她心里忽然被轻轻捏了一下。是软的痛。

主持人低声“惊艳”,随后请出下一位发言者——周宁。

周宁的高跟鞋声在台板上极稳定。她的笑克制、端正,像一条熨得平平整整的丝带。

“沈小姐的发言,我很喜欢。”她一开口便把姿态放在“喜欢”,台下几位外媒记者立刻抬了抬镜头,“我也有四句话。”

屏幕闪过“跨国项目的现金流闭环图”,是花里胡哨的一环扣一环。沈荔目光没有躲,她看得很认真,心里以一个注释的速度标注:她在用“国际话语”包裹“地面经验”,并不假,但有取舍。

“第二,透明要适度。”周宁的声音放得柔软,“我们推崇公开,但也看见过,因为‘过度透明’,民众从监督走向审判,项目从审计走向停摆。孩子需要被看见,但项目不适合被围观。我们不该让‘透明’变成另一种暴力。”

她的话引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