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8 章(2 / 3)

不信这些的,如今迷信成这样,除了受贾敬影响,肯定也是因为家里真出了蹊跷的事儿。

贾母都替东府发愁,贾敬不善交际,柳氏也病病歪歪的,贾珍又是这幅样子,一家子没个能顶事儿的。

和他们家一比,荣国府真是人丁兴旺,未来可期。

只是最近老大媳妇身体也不大好,家里的事儿少不得自己和老二媳妇多操心。

贾母虽对王氏这个儿媳妇不甚满意,但看在她姓王的份上,其他的都不要紧。

王氏的父亲掌管市舶司多年,钱财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他和粤海那边的官员关系极好。这些人手握重兵,依靠着南安郡王。

贾府的一些势力也在其中,这层关系一定不能断了。

关键时候,这股势力震山撼岳。

贾敬那人,读书读傻了,宁国公去世的早,也没人和他讲这些。真到了那个时候,宁国府恐怕捞不着什么。

贾敬把给妻儿祈福的经文全部抄写完,下午亲自送去清虚观。是张道士的小徒弟招待贾敬,“我们师父在袇房见客,请您把这经文供在三清相前就是了。”

贾敬稍觉意外,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张道士的袇房。

他也是和张道士结识两三年,才得以入内。

不过贾敬没多问,把抄写好的经文放到了三清相前,又点了三炷香,便欲离开。

走至停放马车的地方,瞧见不远处几个小道士围着个面白无须的人说话。

先帝在位时,贾敬这些人经常出入太极殿。对这样的人在熟悉不过。

这分明就是个太监。

贾敬顿时明白了,张道士招待的是位皇室。

清虚观里有其他香客,贾敬猜测里面的人肯定不是当今圣上,而且当今圣上信佛,跟道士们接触的不多。

贾敬对这种事向来不爱打听,正准备上车,那太监却瞧见了他,笑道:“这不是贾翰林吗?”

他说着赶紧上前笑吟吟行礼。

贾敬只得问:“这位公公是?”

旁边的小道士们就介绍道:“这位是五皇子身边的夏太监。”

贾敬“哦”了一声,他跟个太监也没什么好说的,只问了下五皇子的安,便告辞上了马车。

回家后,他随口将今日之事告诉柳晏。

柳晏一听,来了兴趣。

这位五皇子,就是《红楼梦》里的新皇。

但现在此人才十五六岁,连个爵位都没有。

“你觉得五皇子如何?”柳晏问贾敬。

贾敬奇怪地看了她一眼,“我不是和你说了,只见了他身边的太监,又没见着他本人。”

“其他场合总该见过吧。”

贾敬回想了下,“不过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他说着绕到屏风后去洗手。

柳晏哼了声:不搭理他了。自顾自琢磨起来。

贾敬等着她往下问,谁知这就没声了。擦了手走出来就见她坐在那里出神。

“怎么不说话了?”贾敬坐到她旁边,自己拿起茶壶倒了盏茶。

“老爷不耐烦和我说话,还说什么。”柳晏嗔了他一眼。

“我哪有不耐烦?”贾敬道:“你还不知道我,不在这些事上留心。再说五皇子还在尚书房读书,不过朝贺的时候见过一次,又没说过话,我对他真没印象。”

柳晏点点头,又问:“那你对义忠亲王印象如何?”

当今圣上没有嫡子,现在的七位皇子中,义忠亲王年纪最长。也被皇帝寄予厚望,二十出头便文武兼备,朝中已陆续有权贵想助他登上太子之位。

此人也的确优秀,数年后,江南发生叛乱。他亲自率兵平乱。这期间,四王八公、江南甄家都多少出了点力。义忠亲王班师回朝,本以为入主东宫指日可待,谁料皇上迟迟不下决定,还开始抬举三皇子。

义忠亲王急了,他在皇帝收回兵权之前想发动一场政变。

因为贾代化是曾经的京营节度使,贾代善担任过平安州节度使,他们人虽然不在了,在当地的势力还在。

义忠亲王竭力拉拢贾家,贾家无奈之下出了点力。

然而政变失败,义忠亲王自刎于皇父面前。

那之后,皇帝开始跟权贵们算账。

不过这些权贵们也不是吃素的,不会让皇帝轻易握住他们支持义忠亲王的把柄。

皇上也只能杀鸡儆猴,敲打四王八公。

贾敬作为贾家的大族长,贾赦作为荣国府袭爵之人,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被推了出来。

贾赦本来也没有正经官职,索性闷在屋子里饮酒作乐。

贾敬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他知道自己的仕途也就到头了,索性自请辞官。

谁知没过两年,皇上得知义忠亲王当年发动政变,是受奸人挑唆,迫不得已。

皇上逐渐放松了对四王八公的打压,也是在这个时候,元春进宫做了女使。

贾府缓过一口气来,贾敬却已经彻底没了入仕的心思。

柳晏生惜春的时候,龙椅上的人还没换。看了《红楼梦》她才知道,最后是五皇子当了皇帝。

她不知道平平无奇的五皇子是怎么逼迫皇帝退位,自己取而代之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