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父听了也没满意,直接指责太瘦,平日里是不是挑食。
接着说起自己小时候种地吃不饱,冬天没棉衣穿,个字长不高之类的,现在能吃饱,穿衣没补丁,更得好好读书才行,要不然长大了要饭吗。
程砚秋也看出来了,程父找由头撒气呢,无论干啥不会满意。
莫名想起曾经脑海里的老板,怎么做都是错,想到这程砚秋摇头说不会要饭。
程父听了却嗯一声,面色缓和。
他认为能读书是本事,可机灵顽皮的长大也有本事,就怕老实懦弱的,三棍子打不出个屁,一点用没有。
儿子这敢看着自己说出想法来,此刻就看着没那么来气了。
这下,安稳的吃饭了。
程砚秋吃着,惊讶的发现,程父吃饭吧唧嘴,那大嘴唇碰的非常响,还边吃边跟姨娘说话。
瞧着那喝酒的筷子再碰菜,程砚秋直接一点胃口都没有了。
于是又被呵斥,吃饭光吃饭,不知道夹菜。
婆子和小翠伺候左右,趁着老爷转头的功夫,把菜往少爷面前挪动下。
程砚秋只好贴边,捡着程父没动过的地方吃。
然后又被说,不骂不知道吃。
刘小娘给倒着酒,替孩子说话,将注意力收回。
她这一要落泪不落的,程父又开始说,哪有说什么,握住妾室的手但说话却低了声。
柔弱只依赖他的妾室,心理升起大满足。
程砚秋说吃饱了,跟小翠一起回了自个屋里。
不一会儿,小翠和嬷嬷将两人饭菜摆小桌上,让一起吃。
不管他说吃饱了的,也被抱到了桌上。
下人的菜没油水也没盐味,跟清水煮的似的。
程砚秋这下不觉的姨娘的饭菜咸了,盐是稀罕物,人的必需品,能吃的起盐,本身就是地位体现。
*
隔天,自个屋子睡的香的程砚秋起来就又听了八卦。
昨晚上,尤小娘说二少爷发烧了,老爷也没被喊走。
程砚秋看着下人都如此高兴,再看姨娘走来那笑意的表情,就知道好心情。
早饭嬷嬷去领,多了两个水煮鸡蛋。
回来院子就说,老爷一歇过来,灶房那几个婆子都好态度。
程砚秋就见姨娘动动头上的新银簪,程父是一家之主,讨好就换来利益。
可一想那吧唧嘴,看来难受也得忍。
他想到个主意,“姨娘,要不爹来的时候,提前给我分碗饭,我回自己屋里吃,行吗?”
刘小娘把孩子抱到怀里,“怎么了,秋秋,还怕你爹?”
程砚秋说不是,小声凑耳朵上,“姨娘,我受不了我爹吧唧嘴吃饭。”
刘姨娘噗嗤一笑,唬着脸交代,“这话可不能说出去。”
见孩子点头保证,她也直接干脆答应。
“你这孩子,本想着不经常见你爹,多一起吃饭见见多好。”说归说,但她说完也没其他想法。
既然孩子不一起吃自在,那就不一起吃。
老爷重要,身上掉下一块肉的秋秋更重要。
将近午时,大哥带着书童而来。
见三弟正坐在门口看书,点头说上进。
刚要拿过书本,却只见三弟手一躲开,看着自己的眼神让程砚礼很不舒服。
虽说大胆点好,可这样直接跟自己对视,不是缩头胆小的样子,他又不习惯。
刚开口喊三弟,只听其玩笑着说,“大哥,你说话不算数。”
程砚礼开口解释,可三弟又赌气开口,明明可以找个书童来说一声的。
身后的书童自是向着大少爷,说当时什么什么情况。
砚秋书本合上,“大哥,我们俩说话,你的书童插嘴算礼节吗?”
程砚礼回头把两个书童骂多嘴,生气的让去站院子挨罚。
从父亲那学的专横脾气,从母亲那学的处罚人,不懂那么多,却用的熟手。
程砚秋见此,觉的很神奇。
这么点年纪,小孩还真是怎么教,怎么个样子。
他站起身,“大哥,我没生气,你别罚他们了。”
程砚礼点头把人喊过来,沉浸在自己很威风的感觉里。
转过来又说道:“三弟,到底二弟进学一年,跟我更熟的多,你跟二弟,都是我的兄弟。”
砚秋想这话大概是母亲教的吧,可作为上并不是。
当然,他面上笑着说:“大哥,我知道,我就是羡慕。”
程砚礼一听,愧疚之下,说以后会比二弟更近。
翻开书本检查背后,再教着下面怎么念。
不一会其欣喜出言:“三弟,是不是夫子教不好,我怎么说一遍,你就能重复一遍。”
砚秋直接仰头,“大哥,是你教的好。”
程砚礼哈哈笑了,此刻嘴巴咧着,大牙旁边的牙空着,原来也是无牙才总模仿父亲板脸,这下有了八岁孩童的模样。
砚秋心想,再早熟也是小孩子,这不就手拿把掐,这下会下面的不会引起怀疑来。
大哥亲自教的,谁敢说啥。
就这般带着鼓励和厉害的话语下,程砚礼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