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今年刚来,所以没有对下面各县县令进行年底考核。但苏清他们,都是南江县“老人"了。
衙门上下书吏差役们的考核,肯定要进行。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衙门更是如此。
平日但凡有人犯错,魏吏房必然记上一笔。就算有人求到苏清面前,苏清也只是笑眯眯回一句:“看看情况吧。”这么一说,那就是不肯撤销。
毕竞她手下要是欺压百姓,横行霸道,她只会比魏吏房更狠。也因她的态度,魏吏房可是绝对公正的。
别看这一年里,他不显山不漏水。
可吏房上下,随时盯着其他部门,乃至下面村长里长的错处。平日大家恨的厉害。
但到现在,却要感谢他们的监督,让大家少犯错。因为年底了。
苏县令会按照大家的年底考核,以及平时成绩发奖金!如果整个部门做得好,还有部门奖励!
平时越忙,做得越好,奖金就越多。
要说每个月,都已经有奖励了。
但到年底,还能再领一份。
在衙门做事的,谁不想为家人多挣点口粮,一起过个肥年。这部分的计算很让人头疼。
苏清,顾从斯。
再加上罗主簿,邬户房,魏吏房,
五个人早就在算,算出来之后,再武捕头龚典吏看看。一直到腊月二十六,各部分的奖金终于算出来。最后的数字,着实让所有人惊喜。
衙门有好处,果然不会忘了他们啊。
虽说大家本就信任苏县令,可奖金到手,又是另一番感觉。这只是奖金吗?
不是吧。
毕竞在衙门做事,真的不缺吃喝。
这更像是对他们当差的一种肯定。
甚至大于金钱的意义。
是一种成就感吗?
这词新鲜,是苏县令说过的。
梅娘过来的时候,还带了去年有的鸡鸭羊肉,今年肯定不会少。只是今年排队领年礼的人多了,只好分给各部,让他们自己回去发。即便这样,大家还是不愿意走,互相看看对方的年礼,虽然都一样,但看个热闹总行吧。
梅娘过来,顾从斯第一时间迎上去。
苏清只好当没看到。
南江县,从百姓到官吏,都在这个年节里格外高兴。衙门年礼发完,留下值守的差役书吏,其他人提着年礼回去过年。苏清却还不能闲着。
她特意披着厚披风,还要再去伤兵疗养处一趟。一个是看看冬日物资,二是能路过码头,把码头值守的年礼送去。武捕头同样不得清闲,他安排人手给下面的里长村子送些东西。今年大家都辛苦,苏县令特意拨给他们的。等所有差事忙完。
苏清刚想坐下,却被顾从斯拦住,从她身上取下带雪的披风。忙的时候就算了。
如今终于闲下来,两人面对面,颇有些尴尬。苏清想说些什么,下意识翻了翻桌案上的字帖。还好云喜跟小妹小跑进来,打破这份沉默。他们正在给齐内官写信,想问问苏姐姐顾哥哥,这么写合不合适。两人身上都穿着齐内官给的皮袄,看着格外暖和。读了几个月的书,他俩都长进不少,而且颇有些亲兄妹的模样。苏清跟顾从斯帮忙看了看,改了错字跟语病,让他们坐下来重新抄录一遍。年节前的信件,也是老传统了。
不过朱娘子今年只给娘家夫家捎了口信,没有准备节礼。苏清跟梅娘这边,倒是如旧。
稍微不同的是,顾从斯背着自己,采买了礼物塞进去,一并寄回她老家了。两个孩子写信,苏清忍不住看了看顾从斯。自乡试回来之后,本就话少的他,现在话更不多了。但他在州城结交的人脉,却有作用,外面很多消息,都是顾从斯递给她的。而每次提到婚事,顾从斯便直接躲开。
这要是还看不明白,便是装傻了。
苏清斟酌片刻道:“一会我还要抄年历,顾案首帮帮忙?”年历是朝廷钦天监编纂的下一年日历。
下一年各种节日,以及皇上,太后生辰,先皇忌日等等都有标注。朝廷分发给地方,地方再发到各县,县里则要抄录几份备用,所以很是复杂。
这个借口还是不错的。
顾从斯点头,等两个孩子走了,两人裁纸抄录。还是顾从斯主笔,她在旁边递纸喝茶。
抄了几页。
顾从斯扭头看了看苏清,开口道:“不要喊顾案首。”那喊什么?
苏清没讲,只给他递纸,让他继续写。
顾从斯还真的继续抄录。
等一本抄完,苏清检查,他继续抄。
“可以喊我从斯。“顾从斯忽然道,“我们有婚约,不能见外。”苏清手里的朱笔一顿。
终于来了。
如果说在顾从斯考上举人前后,她是坚决要退亲的。但他先带回何漕运,又利用在府城的人脉,多方打探消息,对衙门之事大有裨益。
更别说,还能让梅娘高兴。
这让苏清很难把话说明白。
本来以为,她跟顾家有默契啊!
等顾从斯考举人之后,一切就结束了。
谁料顾教谕夫妇,最近也不闹腾,像是被说服了?苏清叹口气,还是把话说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