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山与张氏已经完全脱去最初的怀疑与不安,从未受过阿谀的两人如今红光满面,内心的自尊感被极大地满足,戚山只觉得自己的脚似乎都没那么跛了,走起路来轻松了许多。
自始至终没人问过戚英英的意见。
虽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她心中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气闷之感,好似自己像个物品,价高者得。
不过她不太喜欢方家就是了,至于这个下聘的陌生人,戚英英也没什么太多的好感。
戚山和张氏还沉浸在今日之事的喜悦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戚英英平淡的表情。
送来的聘礼李媒婆已经叫伙计都杠到了屋里,只挤的都不好下脚。
“看看,女婿带了些啥礼!”
张氏将手在衣裙上擦了擦,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红色的花结打开,张氏掀开了一个个箱盖子,入目的是摆放讲究的大米,白面,棉布段甚至还有一对银镯子,只看得张氏眼睛发花,恨不得全都抱住才好。
“这一小箱子里可全是铜钱啊,得有六七串吧!”戚山左看看右看看,只觉得自己眼睛不够用似的。
“娘,我要玩这个”
“去去,这可不能玩”张氏打了一下小虎的手,“这要存起来将来给你盖房子娶媳妇用的,你可别乱摸”
小虎听罢撇了撇嘴,心想着有那么稀罕吗?宝贝地跟什么似的。转头看着戚山手里好像拿着张纸,便问道:“爹,你手里这张红色的纸是干啥的?”
戚山拿起手看了看,这才想起李媒婆离开时给他的婚约书。
“你不说我都忘了”戚山说着赶紧打开,张氏与小虎都凑了上去,红底黑字写着婚期为农历九月十二。
“这是定的哪个日子?”
张氏一字不识,只得抬头问戚山。戚山倒是看的懂月份,只是皱起了眉头,“怎么定了十二,这不就是后天?”
“后天?这也太急了!”张氏连忙道,“哪还赶得及准备东西啊”
戚山想了想道,“这已经答应下来了,再说喜事快办也是好事,省的一拖二拖地”
言下之意便是怕这样的好事黄了。
戚山从小对戚英英相对宽松,对她没有过多苛责,但也不代表他对戚英英有多么地疼爱,能超过眼前的钱财金帛。
对乡下人来说,这可是一笔非常丰厚的嫁妆,是个人都会动心的。
戚山和张氏都是这么想的,所以觉得戚英英必然也是十分欢喜自己能嫁给这样一个有钱人。
“英英啊,你的好日子要来了,娘开心啊”张氏难得地搂住了戚英英,拍了拍她的背。
“娘,我觉得有些不舒服,先去躺一会”
“不舒服?哪儿不舒服?”张氏皱眉,“你后日要嫁人了,可别弄出什么幺蛾子”
戚英英在心里叹了口气,“就是有些头晕,躺会就好了”
“去吧,今天你娘做饭,给你端床头去吃。”
戚山道。
戚英英慢慢地朝着自己的小床走去,不知为何,心中会觉得如此地孤独,好似这世上只剩下了她一个,没人了解她,更没人想去了解她。
自从戚英英懂事以来,戚家几乎日日是她做饭,张氏也从未照顾过她,更别提端着饭菜来床前给她吃,这放在从前,她连想都不敢去想。
如今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陌生人,她未来的丈夫,她的亲娘开始对她殷勤起来。
说不上是个什么滋味,她只是觉得并不开心。
“怎么愁眉苦脸的?这么好的喜事落你头上,你还矫情起来了。”张氏嗔怪道。
戚英英接过碗筷,只低着头不说话。
“怎么?你难道是不舍得方水生啊?你脑子不会这么不清楚吧,谁好谁差总分的清的”
张氏又嘀咕了两句,见戚英英只慢慢地吃着饭不说话,便实在忍不住骂道:“从小就是这么个贱样,跟你说话不搭理人!一天到晚地不知在想些什么鬼东西!真是要把我气死!”
戚山听到动静走进来劝道:“好了好了,少说两句吧,英英也大了”
许是想到她后日便要嫁人了,张氏没有以往那么咄咄逼人,说了两句就自己消停了。
戚英英将碗中的小米吃得一粒没剩,她不是饿,只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来缓解心中的不安。
嫁人,离开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完全住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一个陌生人,便要过一辈子,如何叫人不慌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