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第176章 宫廷盛宴,二十万足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6章 宫廷盛宴,二十万足矣!(1 / 2)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诸卿,坐!”

秦王政正坐于王榻。

眼眸环视廷臣。

落于右侧首位的公孙劫身上。

“丞相为秦立下大功,又舟车劳顿。今日定要多饮两樽,晚上再回去好好歇息。”

“多谢大王。”

公孙劫举酒示意。

秦王政面带微笑。

这回公孙劫远行,立下诸多功劳。以最快速度,平定新郑叛乱,重塑当地秩序。镇守后方,协助王贲攻下陈郡。而后调兵遣将,围困大梁,逼迫魏王开城门乞降。助秦国省去半年的开销,百姓免去大水之苦。

又为秦国争取到很多时间。

节省了海量的军械粮草。

昔日各国最棘手的就是赵楚。

秦国利用天灾,逼迫赵国投降,解决了心腹大患。即便如此,秦国也付出上千万石粟米。接手的邯郸更是穷的叮当响,也就那些豪右稍微有点油水。

魏国不一样啊……

他们全都没想到。

经公孙劫威吓后,就这么降了!

大梁城可是富的流油!

囤积的粮食军械无法估量!

这极大缓解了秦国的内部压力。

因为没有用水攻,秦国也无需担心后续的治理。只要将秦法推行出去,就能收为秦郡。就像当初白起水淹鄢郢是爽了,可后续秦国为治理南郡付出甚多。

凭借大梁财富,为秦国后续伐楚创造了有利条件。粮草从大梁城运输至陈郡,可要近的多。

这些可都是公孙劫的功劳。

关键他能审时度势,改变战略。

没有墨守陈规,一味循规蹈矩。

看到有机会,就想到劝降魏国。

这不是秦王政一人的滤镜。

是满朝文武公认的。

这回公孙劫立下大功!

如果按照原计划水淹大梁,耗费的粮草物资,再加上后续对大梁的治理,秦国起码得要一年后才能伐楚。

“大梁素有天下第一坚城的美名,宁陵君咎也是忠义之士。可却因为丞相,他们主动打开城门乞降。”

“还有新郑叛乱呢……”宗正公孙成坐在后面,感慨道:“吾等都以为将会大开杀戒,互有死伤。可丞相却能让韩相之后归顺,利用张良、张仲将叛贼玩弄于股掌。如此手段,吾等实在是佩服。”

“宗正客气。”

公孙劫只是浅笑抬手。

“这些并非是我一人的功劳,更重要的是我背后有着秦国。就以宁陵君为例,他的确是忠勇之士。在开城投降后,他和数十廷臣**而死。可他知道,不投降只会死的更惨!”

国家实力不足就这么可悲。

打又打不过。

守又守不住。

为百姓安全,只能屈辱乞降。

对魏咎这类人而言,比死还难受。

公孙劫并没有居功自傲。

外交是要有国家实力背书的。

魏咎不是傻子。

他亲眼看到秦国的锐士。

还有正在施工的水工郑国!

“哈哈,丞相不必自谦。”秦王政笑着摆手,“不仅仅是你,王将军也是出力甚多。所有立功的,寡人都不会忘记。”

“多谢大王。”

王贲抬手饮酒。

他的酒量是相当不错。

端起酒樽,一饮而尽。

秦王政看向垂着的帛图,淡淡道:“如今各国几乎都已归秦,就只剩楚国。多亏丞相的策略,让秦国现在就有余力伐楚。诸位将军,你们认为攻取荆楚需多少兵力?”

“臣以为三十万足矣!”

“四十万,起码需要四十万!”

“若是带上丞相,最多二十万。”

“呸,若带上丞相,我只要十五万!”

“……”

朝堂上无比喧闹。

就连蒙武等将领也都出面争抢。

楚国是南方霸主。

也将是秦国统一天下最后的阻碍。

他们都知道,这必将会是场硬仗。

硬仗就代表着军功啊!

关键是灭楚后就没多少军功了。

狼多肉少,这自然得要争抢。

这些武将都太想进步了!

他们也能领兵!

他们也能灭楚封侯!

听到武将们争抢,公孙劫嘴角直抽。因为他的缘故,秦国对楚国现在也是碾压的。楚国所能指望的,就是熊启在陈郡叛秦。且不说他是否会背叛,熊启身旁就有他安插的眼线。

秦国灭楚,不会像历史上那么费力。

但是,也绝不会轻松。

因为楚国同样是强国!

公孙劫见他们还在卷,只得连忙叫停道:“诸位,我对伐楚并无多少用。楚国不是弱小的魏国,国内虽有内斗,可秦国只要大规模来犯,他们必会死战。”

他这回可不是谦虚。

而是他真的不擅长打仗。

前面也只是靠着信息差布局。

最多跟在后面,帮着出谋划策。可两国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必然是会产生对峙。个人的计谋,很难起到奇效。况且项燕在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