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安抚小孩。
小孩有戒备心,不能强行亲近,容易适得其反。苏念坐回餐桌,指着其中一碗面,示意是给她的,才开始吃饭。
埋头喝一口汤,西红柿的酸味混杂着面汤,一口下去,胸口温热舒坦,打开了味蕾。
夹起面条送入口中,口齿间满是手擀面的筋道,每一根面条的表面吸满浓郁的番茄汤汁,味道一绝。
苏念想了想,又跑去厨房翻腾出一头蒜。坐回座位,扒去蒜皮,牙齿轻轻一咬,咀嚼间送入一口面。
“呼~舒服,就是这个味。”
苏念是北方人,北方人吃面吃的是筋骨,也流传着一句吃面不吃蒜,味道少一半。北方人也会做面,不论是手擀面、油泼面、杂酱面等,虽然都是面条,但做的味道是各有各的好吃。
后面跑到南方打拼事业,也时常给自己开小灶,来一碗面条抚慰思乡的心情。
她自认为厨师生涯中,最拿手的也是面食。
近两天生活的巨大变动中,此时,吃一口亲手做的面条,无形中给予自己精神上的抚慰。
穿书前,她刚拿到厨师界的诺贝尔奖‘金汤勺’,眼瞅着声名大噪,事业步步高升之际,一朝醒来,天地巨变。
坦荡前途不仅没了,还接手了一位留下烂摊子的身体,一个未曾见面的老公,外加一个四岁孤苦无依的女娃娃。
愈想愈悲伤,往嘴里连塞几筷子面条缓解心情。
却在此时,床那边发出动静。苏念眼角余光瞥见小姑娘慢腾腾的穿好鞋子,小心翼翼的走到餐桌坐下。
边坐还边小心的观察她的神色,见她专心吃面条,才挪动面碗至面前,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这就对了嘛,她不相信自己做的面条能吸引不了小孩。
不要太香好嘛。
苏念眼角含笑,手下动作不停的干完一碗,起身回厨房又盛了一碗回来。
半碗下肚,瞥见小孩一碗面条下肚。
“小颜宝,锅里还有面条,吃完再盛。”苏念说。
一如既往的,没有得到回答。
“宝宝,面条趁热吃才好吃,再给你盛一碗?”苏念再次说。
小孩一双圆溜溜的眼紧紧盯着她不说话,片刻,轻微的点点头。
苏念察觉到小孩的动作,二话不说起身重新装了一碗面摆到小孩的面前。
“能吃完就吃完,吃不完剩下也没事,吃撑人容易难受。”
家里的面碗不大不小,但小孩子吃两碗的量,她怕小孩积食。
一大一小,围在餐桌前呲溜面条。
突然,前院传来小孩的嬉闹声和大人的笑骂。
只听见高昂的一声江淮生家有人的疑问,屋门被人敲响。
“江淮生家那口子?”
女声爽朗泼辣,一如原身记忆中。来人正是住在隔壁屋的刘春霞,性格泼辣,得理不让人。苏念起身开门,笑脸相迎。
“春霞嫂子。”
刘春霞看着眼前笑靥如花的女人,一时晃了神。
“今天刚搬回来,想收拾好再过来拜访的。”苏念一边说一边让开身子请人进屋。
刘春霞风风火火的进屋,“今天下班迟,又去接两个孩子回来晚了。”开玩笑道,“你就是想拜访,家里也没人。”
进屋一眼看见江颜,揪了一下脸,“真乖,都会自己吃饭。”刘春霞转而看向苏念“记得当时你和江淮生搬出家属院,小颜宝还不会拿筷子。”
“颜宝,叫刘阿姨。”苏念笑着让颜宝打招呼,小孩乖乖巧巧的叫了一声,继续吃面。
“小军、曼丽,快过来叫人,这是住咱们隔壁的苏阿姨。”
刘春霞笑着答应了声,转身找自家俩孩子,结果见俩小孩没应声,直勾勾的盯着面碗,眼睛放光。
苏念顺着刘春霞视线,一瞅,没忍住笑了。
“锅里还有面条,嫂子,要不要将就吃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