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44章 朱英:终于知道我是谁来自哪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4章 朱英:终于知道我是谁来自哪了(2 / 4)

朱英淡淡一笑:“无妨,不影响大局就行。工匠的事,格物院自己的铁匠坊再琢磨琢磨,总能想出办法“我担心的不是他影响我们,这点刁难,咱们还扛得住。我担心的是陛下到底想干什么!你抢险受伤,差点丢了半条胳膊,结果呢?连句公开的褒奖都没有;反观朱允坟,就去现场站了站,转头就掌了工部!这前后的态度,也变得太蹊跷了。”夏原吉皱眉。

朱英脸上的笑意淡了些,眼眸缓缓垂落,落在自己缠着绷带的右臂上。

一旁的杨士奇见气氛沉了下来,轻轻叹了口气:

“夏兄别急,陛下的心思,或许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先前我私下琢磨过,陛下之前对朱老弟的看重,几乎是明摆着的。让你参与朝政,放权格物院,甚至有几次在朝堂上,还当着众臣的面夸你“有朱家风骨’。照那个势头,恐怕用不了多久,陛下就会昭告天下,让你认祖归宗,恢复皇长孙的名分。”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陛下的态度变了。”

“为什么变?我猜,当中定然发生了我们不知道的事。但从现在的局势看,陛下似乎是故意放缓了你认祖归宗的脚步,反而把朱允坟推到台前,给了他工部的实权。这分明是想让你和朱允效比拼一番,磨练你们的性子,也看看你们各自的本事。”

“老弟啊,你想认祖归宗,恢复身份,恐怕不能再等陛下主动开口了。你得主动去争,不是争权夺利,是争“分量’。你得全面盖过朱允炊,让陛下看到,无论是处理实务、心系百姓,还是为大明谋未来,只有你朱英,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英听完,缓缓抬起头,眼底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苦笑:“哎,难啊。陛下的心思深似海,朱允坟背后又有吕本、黄子澄他们帮衬。”

“难,却不是没路走。我们现在要做的,不只是应对朱允炮的刁难,更要开始积累自己的势力。军中的事,我们不用操心,有国舅爷,还有蓝玉。”杨士奇面色认真,

“但朝堂上的事,必须靠我们自己。”

“格物院这几年培养了不少学子,他们懂实务、会新技,不像那些只会读死书的文官。我们可以慢慢安排这些学子进入各个衙门,让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做出实绩。这样一来,既能壮大格物派,也能让陛下看到,格物院的人是能办实事的,大明的未来,离不开格物派,更离不开你。”

“杨兄分析得透彻。”夏原吉立刻附和,“如今这局势,已经不是简单的比拼了,是生死之争啊。朱允坟那边,吕本、黄子澄他们步步紧逼,若是你输了,别说认祖归宗,恐怕连命都保不住,我们这些人也没好下场。”

朱英看着眼前的两人:“这些年,因为我,让你们跟着担了不少风险,甚至要卷入这朝堂争斗里,是我连累你们了。”

“老弟说的哪里话?是我们自己选择了你,选择了格物院的未来,选择了大明的未来,谈何连累?”杨士奇不在乎道。

夏原吉也跟着点头:“没错!满朝文武,只有你心里装着百姓,只有你,才能带给大明真正的未来!我们跟着你,心甘情愿。”

朱英看着两人真诚的眼神,心里的迷茫和愧疚渐渐淡了。

这条路再难,他也不是一个人在走。

杨士奇和夏原吉走后,朱英仍躺在竹床上,闭目沉思。

“朱英。”一声轻唤从院门口传来,声音温婉。

朱英抬眼望去,只见徐妙云提着个食盒,轻步走来。

“王妃怎么来了?”朱英要起身,就被徐妙云快步上前按住了手背。

徐妙云秀眉微蹙:“大夫说你这伤得静养,别总动来动去。我听说你伤还没好,就想着过来看看,顺便带了点厨房新做的山药糕,你尝尝?”

她说着,把食盒放在石桌上,打开盒盖,里面是几块透着米白的糕点,还带着淡淡的热气。朱英只好重新躺下,嘴角弯了弯:“劳王妃挂心了,其实已经不碍事了,就是戴姨总不让我动胳膊。”“看你精神头,倒比前几日好多了。”徐妙云松口气。

朱英忍不住问:“王妃,最近燕王殿下有书信回来吗?”

徐妙云夹了块山药糕放在上面,推到朱英手边:“你呀,心里还是记挂着你马叔。我跟你说,殿下前几日刚送了信回来,说一切都好,信里说,这几日就要准备总进攻了。”

“总进攻?”朱英眼睛一亮,“这么说,是找到元军主力的位置了?那只要打赢这一战,漠北的局势就能稳下来了!”

徐妙云点头道:“可不是嘛。殿下信里说,这次准备得充分,定能一举击溃元军。我现在每天都盼着消息,就等着他们凯旋归来。”

朱英拿起那块山药糕,咬了一口,神情放松:“燕王殿下这次又要立大功了,之前就听陛下说,让燕王节制沿边诸王,现在打赢这一战,恐怕更要受看重了。”

谁知徐妙云听到这话,脸上的笑意却淡了些:“功劳大是好事,可我总觉得,手握重兵的王爷,在陛下跟前,未必是件全然的好事。”

朱英微微含笑。

他想起朱雄说的,朱棣可是后来的永乐大帝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