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 245 章 准备反击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45 章 准备反击1(2 / 3)

部工会的困难补助记录、部分脱敏后的信访数据与外部公开信息进行智能关联分析。

3.&bp;资深却边缘化的老同志:&bp;那些警龄长、业务能力强、在普通干警中有威信,但因不属于“张派”核心圈层而始终被排除在决策层之外,担任调研员、副职闲差的老警察。

他们的不满往往积累最深,且顾虑相对较少。

4.&bp;技术精英与业务尖子:&bp;特别是网安、技侦、刑侦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

这些人通常更专注于业务本身,对权力斗争可能较为疏离,拥有接触核心数据或技术手段的便利,且对组织内部的公平正义有更清晰的判断。

·行为特征分析:

1.&bp;内部通讯痕迹分析:&bp;扫描内部邮件系统、OA系统审批流程中的签批意见,寻找那些语言风格正直、曾对某些案件处理或决策提出过不同看法的D,分析其人际网络。

2.&bp;隐性圈子识别:&bp;通过分析内部系统登录的时间规律、访问特定资源的P关联性、甚至食堂消费记录的共现频率,尝试模糊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小范围、非正式交流群体。

这个过程持续了几乎一整天,李毅飞就像一位极具耐心的矿工,在数据的矿脉中仔细甄别、筛选。

所有的查询请求都被打散、伪装成正常的系统维护流量,数据包经过多重加密和随机路由,最大程度避免触发任何异常检测警报。

华灯初上时,初步筛选出的名单上有二十余个名字。

李毅飞没有急于行动,他需要进一步的精炼和风险评估。

他调取了这些人的详细档案、家庭关系、主要工作经历,并尝试关联其在外部网络空间(如当时流行的专业论坛、QQ空间日志等,通过匿名代理和技术手段规避追踪)可能留下的“数字脚印”,观察其关注的社会话题、偶尔流露出的情绪倾向,进行侧面印证。

经过数小时的交叉比对和深度分析,三个最具潜力的目标逐渐清晰:

1.&bp;赵伟:&bp;原市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公认的破案能手,性格刚直。

三年前因坚持深挖一起隆盛矿业运输车队涉黑伤害案,与张立军发生正面冲突,后被明升暗降,调至郊区分局任排名靠后的副局长,彻底边缘化。

内部论坛曾有匿名帖子为其鸣不平,但很快被删除。

其子在校期间与隆盛矿业某高管之子发生冲突,结果不了了之,家庭对此颇有怨气。

2.&bp;孙强:&bp;市局网安支队核心技术骨干,性格内向,技术精湛,负责多个关键系统的维护。

但其妻子经营的一家小广告公司,曾因拒绝隆盛矿业下属公司远低于市场价的合作要求,遭到一系列不正当竞争打压,生意一落千丈。

孙强曾试图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但石沉大海,内心积郁。

3.&bp;周海(老周):&bp;市局督察支队资深督察员,还有半年退休,是局里有名的“老倔头”,原则性极强。

曾多次依据规定,对张立军几名亲信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提出严肃的督察建议,但均被以“顾全大局”、“缺乏证据”等理由压下。

因其资历老,且行事磊落,张立军虽厌烦却也拿他没什么太好办法,只能将其晾在一边。

近期其老伴罹患重病,医疗开销巨大,家庭负担沉重。

这三个人,各有优势与风险:赵伟动机强烈,具备刑侦经验和一定的领导力,但目标较大,易被关注;

孙强身处技术关键节点,能提供内部信息通道,但性格偏软,需要有效激励和引导;

老周立场坚定,临近退休顾虑少,督察身份便于调查,但个人能量有限。

李毅飞深思熟虑后,决定将赵伟作为首要突破口。

理由在于:赵伟受过显著打压,反弹意愿最强;

其刑侦背景和原副支队长的身份,一旦争取过来,对瓦解张立军在核心业务部门的控制力具有标志性意义;

而且,他有独立行动能力和一定的资源。

接下来是最关键且危险的一步:如何安全接触?

直接见面风险极高,极易被张立军的眼线察觉。

必须创造一个“自然”且难以被干扰的机会。

李毅飞的目光落在了日程表上——三天后,市里将召开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规模较大,各分局、局直各单位一把手和部分副职均需参加。

一个基于“阳谋”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型。

他拿起内部电话,打给办公室主任周建斌,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周主任,关于过几天的全市综治会,我看了初步议程,觉得还可以更充实一些。

除了主要单位发言,我想增加一个随机点名环节,听听更多基层一线同志,特别是那些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副职领导干部,对当前综治工作,尤其是化解涉矿纠纷、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真实看法和具体建议。

时间不用长,每人五分钟左右,重点谈问题和思路。”

李毅飞略微停顿,仿佛在思考名单,然后自然地说道:“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