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却不肯授予锦衣卫临机决断之权。
归根结底,隆化帝还是担心锦衣卫介入之后,万一搞得萧钦言派系元气大伤,对于日后内阁的制衡大为不利。
而且隆化帝也太过高估锦衣卫的威慑力了,认为只要锦衣卫随军押送,这些官员肯定不敢再玩什么猫腻了。
但这其实只不过是隆化帝的一厢情愿罢了。
人一旦尝到了甜头,没有强而有力的流血事件,是不可能压抑的住内心的贪欲的。
在第一次物资运输军需被贪墨之后,萧钦言整个派系都尝到了甜头。
这个时候若是隆化帝下了重手,那事情还能够遏制。
但隆化帝为了搞平衡,居然选择了重新采购军需押送,这无疑于向经手官员释放了一个信号,人傻钱多速来。
跟巨大的利益比起来,随军的锦衣卫直接便被无视了。
毕竞抄家灭门的锦衣卫是令人感到恐惧的。
但做安保工作的锦衣卫,有什么可怕的。
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便是萧钦言对于他所在的派系,也没有绝对的掌控力。
毕竞萧钦言的属下跟着他是为了什么啊,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嘛。
如今运输军需这么肥的差事,萧钦言一句话就想让下面的人断了年头,不再上下其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上瞒下欺,这对于贪官来说是基础到不能基础的常规操作了。
如此一来,第二次押送的粮草军需,甚至还没有上一批运送的多。
而前线突厥的进攻又到了最为凶猛的时候。
如此一来,此消彼长,幽州防线都被突厥撕开了口子,狠狠的劫掠了一番。
最后是朔方军拼死血战,才把突厥军队打退。
尽管如此,幽州也是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军报送到京师后,隆化帝看完自然是雷霆大怒,如此才有了方才质问夏守忠的事情。
夏守忠听后心里也叫一个委屈啊,隆化帝对于搞平衡的执念,无疑是让锦衣卫失去了牙齿和利爪,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但夏守忠又不敢把锅甩给隆化帝,只能是绞尽脑汁思考着该如何应对隆化帝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