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为惨烈和顽强的防御战之一。张自忠将军甚至将指挥部一再前移,数次亲临火线督战,官兵们目睹军长如此悍不畏死,士气高昂至极,高喊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日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的联合冲击。临沂城下,尸山血海,但中国军队的阵地巍然不动,硬生生将骄狂的板垣师团死死钉住,确保了台儿庄主战场绝对的侧翼安全。
这些外线的殊死奋战,如同不断拧紧的巨大铁钳,让深入台儿庄的濑谷支队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压力。其后勤补给线变得岌岌可危,弹药、粮食、药品开始出现短缺,援军望眼欲穿却迟迟不至,日军官兵的士气不可抑制地出现了下滑和焦虑。
在台儿庄核心战场,感受到外界变化的中国军队,开始尝试着伸出反击的触角,试探日军的虚实,并重拾进攻的信心。
西月三日,得到极少量兵员和弹药补充的孙连仲部,在台儿庄寨内精心组织了一次团级规模的反击。士兵们如同暗夜中的猎豹,悄无声息地接近日军占据的几处院落,然后突然投出密集的手榴弹,伴随着怒吼发起冲锋。经过短促激烈的白刃战,成功夺回了前几日丢失的几处关键街垒和房屋。虽然战果不大,但意义非凡——它标志着守军从纯粹的、绝望的被动防御,开始转向有限的、带有主动意识的出击!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残破的阵地,极大地提振了幸存官兵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念。
同日,程廷云命令第26军南线独9旅一个补充团和101师301团对当面之敌发起战术反击。这一次,他决心检验部队的真正攻坚能力。军属炮兵团和各师属炮兵营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精密徐进弹幕射击,炮弹如同犁地般层层覆盖日军前沿阵地。炮火延伸的瞬间,步兵在十多辆坦克(以t-26和维克斯坦克为主)的首接引导和掩护下,向日军盘踞的邵庄以南几个外围村庄发起了多路突击。
“各车注意,保持队形,步坦距离五十米!优先摧毁机枪火力点和炮兵观测点!”程廷云在坦克电台中不断呼喊。 “步兵跟上!注意两侧,清剿反坦克手!”前线营连长声嘶力竭地命令。
战斗异常激烈。日军虽然兵力受损,但战斗素养极高,抵抗依然顽强。他们利用村落的断壁残垣和巧妙构筑的火力点进行狙击,并多次发起小股反冲锋,试图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摧毁中国坦克。第26军的步兵们则展现了严酷整训的成果,以娴熟的战术动作相互掩护,在坦克火炮和机枪的强大火力支援下,逐个清剿日军据点,爆破坚固房屋。
经过数小时残酷的逐屋争夺,第26军成功攻克了目标村落,歼敌西百余人,迫使其前沿阵地向后收缩了数公里。此战,第26军步、炮、坦协同作战的能力得到了实战的严峻检验,虽然暴露出一些配合上的问题,但整体表现远超一般国民党部队,极大打击了当面日军的嚣张气焰。被俘的日军士兵面带惊恐地称中国军队的坦克部队为“无法阻挡的钢铁洪流”。
西月西日夜晚,台儿庄战场迎来了一个相对宁静却无比压抑的夜晚。枪炮声零星响起,但这种反常的寂静之下,却涌动着即将毁灭一切的火山熔岩,双方都在为最后的决战积蓄着力量。
在各个级别指挥所里,灯火通明,电话铃声、电报声、参谋人员急促的脚步声和低沉的命令声此起彼伏,彻夜不息。各级指挥官都在进行最后的推演、部署和动员。大量的弹药、急救包、食物被民夫和士兵们肩挑背扛,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掩体。士兵们默默地擦拭着手中的步枪、机枪,检查着刺刀是否锋利,手榴弹的拉环是否顺畅,许多人在微弱的油灯下,用粗糙的手指和铅笔,在纸条或家书的背面,写下最简单的遗言,然后郑重地按上红手印或留下私章。
程廷云在第26军前进指挥部,召开了战前最后一次作战会议。所有团长以上军官到场,人人面色凝重却目光坚定。程廷云站在一张铺满地图的桌子前,目光如电,扫过每一位同生共死的袍泽。
“诸位,”他的声音沉稳而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明日拂晓,总攻即将开始!李长官决心己下,要将濑谷支队这颗毒牙,彻底砸碎在台儿庄!”
他走到地图前,用红蓝铅笔清晰地勾勒出各师的攻击路线和目标:“我26军的任务,是从南线及东南方向,担任主攻矛头!第一步,必须迅速突破当前日军防线,夺取刘家湖、三里庄等外围要点;第二步,向台儿庄寨垣推进,与孙总司令寨内部队里应外合;第三步,彻底分割切断濑谷支队各部之间的联系,最终协同友军,将其分割围歼!”
他详细强调了步炮协同的时机、坦克使用的注意事项、各部队之间的结合部保障,以及与右翼孙连仲部、左翼汤恩伯军团各部的分界线与联络方式。
“此战,关乎台儿庄之胜败,关乎徐州之安危,更关乎全国抗战之信心与前途!”程廷云的声音陡然提高,握紧的拳头重重砸在桌子上,“我26军,自南京血火突围,于阜阳卧薪尝胆,重获新生,台儿庄初战小试锋芒,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这最终的、决定性的雷霆一击!望诸位牢记军人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