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阳,你来办公室一趟。”
小尧忍不住笑:“朝阳,你完了,彻底完了。”
孙朝阳没得办法,硬着头皮走进办公室,立即表态:“老师我错了,我学习不好,是我的问题,我懒惰笨拙,最重要的是没有调动主观能动性,我认罪伏法。”
女教授扑哧一声:“孙三石同志,我不是太喜欢你的作品,但不可否认,你是一个优秀作家。在青年作家中,最优秀的那几位。首先,恭喜你获得鲁迅文学奖。”
说着话,就伸手和孙朝阳握了握。然后奇怪地看着自己的学生:“你有点紧张。”
孙朝阳:“天地君亲师,师父和父母一样都是长辈,我不是个好学生,很羞愧。”
女教授笑吟吟道:“这么大作家,获得这么高档次的文学大奖,却连现代汉语也学不好,真是奇怪。可见,作家这种职业,大学里还真培养不出来。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奇怪。”
说了半天话,孙朝阳稍微自在了些,道:“文学这种东西,语法、文笔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决定因素。有些优秀作品,其实就文笔而言并没有任何出奇之处,也不华丽。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理由很简单,作家有生活。比如陆文夫的《美食家》,如果他本人不爱吃,没研究过苏州美食,也写不出那样的作品。史铁森如果没有插队,硬写知青生活,估计也没有任何的感染力。”
“咱们再说远点,三国时的蔡文姬,如果没有被董卓俘虏的经历,以及后来被卖去匈奴,结婚生子。最后被曹操赎回,却要离开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经历过这样生死离别,也写不出《悲愤诗》来。比如其中一句写的就是她和孩子们分离,从此天各一方: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避。文笔好吗,很普通,但你读着读着就哭起来。好的文学作品不需要好文笔,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打动人心。”
女教授鼓掌:“不愧是鲁迅奖得主,下节写作课你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