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1章 敦煌(2 / 3)

什么时候去过塞外,也不知道国外的情形,只胡乱写了篇文章对付了事。

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他在准备卷铺盖回家的时候,路过菜市场,发现有位胖大屠夫把一个西夏女人捆再肉案上买,说是三文钱一斤,你们看上哪块就切哪块。

说着话,就提起砍刀剁下了西夏女人一条胳膊。

那女人却怪,既不哭也不喊,就那么躺着,似乎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赵行德心中不忍,花大价钱,买下女人,让她自行离去。

女人也是硬气,捡起被砍掉的胳膊,然后将一张纸片塞赵行德手中,说这是她的身契,也就是西夏的户口,乃是自己身上唯一的东西。

赵行德一看,竟全是不认识的文字。他这才知道在河西走廊竟然有一个叫大夏的国家,竟然也创立了和大宋一样的华服文章。

想起殿试时考卷的题目,赵行德忽然对那个遥远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家也不回了,准备去河西走走,学习西夏文字。

在路过戈壁滩的时候,他被西夏大将军,故事里的男二号朱王礼抓了丁,成为朱将军麾下的文书,获得了绝对信任。

朱王礼正在攻打西域的一个小国家,他答应等战争结束就推荐赵行德去西夏翰林院学习西夏文。

战争开始,小国都城陷落,赵行德救了那个国家的公主,偷偷滴把她藏在城中,二人产生了爱情。

但这个时候,去西夏翰林院学习的日子到了。赵行德向爱人承诺,他只去两个月,等学成就回来接她去大宋。

但等赵行德去了西夏都城,他很快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一学就学了两年。

这时候,他又接到长官和最好的朋友朱王礼的来信,说西夏在皇帝李元昊的带领下,要攻打北宋在河西走廊最后一个据点敦煌,他的部队是前锋,让赵行德尽快归队。

赵行德这才想起自己和公主的约定,急匆匆赶去。

他很快和朱王礼的部队在当时那个小国的都城门口见面了,与此同时,李元昊也到了,站在城墙上接见诸将士,并介绍他的新王妃给大家认识。

这个时候,赵行德才发现那个新王妃竟然是自己当初的爱人。

王妃显然也发现了城下的赵行德,突然朝前一扑,像一只大鸟般从城上摔下来。

赵行德什么都明白了,当夜,他愤怒地和朱王礼厮打,说,是你,是你把公主交给了李元昊,是你!

是的,其实朱王礼早就发现了赵行德藏在城中的公主。在赵行德离开后,他和公主也产生了爱情,并且在一起生活了两年。但是,消息却传到了李元昊那里,公主被抢走了。

朱王礼对赵行德说,我们都失去了自己最挂念的人,要报仇,杀李元昊。

于是,二人就设计说服了宋朝敦煌的太守假装投降,诱李元昊进成,然后伏兵四出,击杀此獠。

可惜,在伏击过程中出了纰漏,李元昊嗅到危险,在最后关头逃跑。

那么,只能野战了。

朱王礼部的力量微小,如何是李元昊主力的对手,这注定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战斗。

朱王礼说,自从公主死后,他也没打算活着。

而赵行德则和太守一起,将敦煌城里所有的文物典籍都运出去藏在莫高窟里,免得毁于兵火。

故事的最后,朱王礼全军覆没,敦煌城燃起熊熊烈火。赵行德倒在月牙泉边,头浸在水里。水中,有一群小鱼游来游去。

这就是两种文明,不,其实西夏文明也是汉文明的一个分支,在一千多年的沙洲,在河西走廊剧烈的碰撞。

这就是《敦煌》的故事。

井上靖忽然拉住孙朝阳的手:“三石,其实,这次来中国,我也想见见你。《敦煌》是我三十年前的作品,也是我平生最得意的一击。当年我在写这部作品的是时候,是抱着一生悬命的态度去写的,但还是很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呢,我不知道,直到看到三石君你。我假设了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的来龙,却没有告诉世人去脉。而你,则帮助我完成了这个愿望。”

“我读过你的《文化苦旅》,读了你的《道士塔》,我几乎是哽咽着看完的。”

井上靖眼睛里闪烁着泪光:“来龙去脉,一头一尾,那边是我,这边是你,三石君,咱们的作品合在一起,恰如文学意志的薪水传承。三石君,你会是个伟大的作家。答应我,请继续伟大下去吧。”

他站起来,一鞠躬:“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中国之行,无憾矣。谢谢,谢谢!”

孙朝阳也郑重地一鞠躬:“不敢辞,请期待我的活跃。”

酒会结束,孙朝阳跟何情从酒店出来,这才抓了抓脑袋,喃喃道:“不对,不对。”

何情好奇地问:“怎么不对了?”

孙朝阳:“小日子说话太夸张,什么都朝大的地方扯。什么东海第一弓,什么枪之右,什么神之一手,做个饭都扯到超凡入圣。刚才还真被井上靖给唬住了。”

何情捂嘴轻笑:“向来都是你唬人,今天却被人给唬住了。刚才我看那个小野对你和井上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