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是一边拍一边写本子。拍到后面,编剧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看到李学建惊讶的表情,孙朝阳道:“放心好了,绝对是一部好戏,我有信心。”
李学建:“朝阳,你得先透露一下故事说的是什么呀?”
焦健插嘴:“学建同志,其实就是余敏余老的自传,故事也简单,就是拍余老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参加工作,什么时候研究出氢弹为国争光,多简单啊!余老的个人简历,我以前发过一份给你,那就是整个故事大纲。朝阳同志,不过是设计几个场景,把台词填进去就是。朝阳同志在文艺战线上做出过那么多贡献,已经是全国闻名,对他你还没信心吗?”
李学建咧嘴:“那是,我是相信朝阳的。”
孙朝阳抓了抓头皮,一想,也对,《功勋》中余敏篇,其实也是这个路子。都是生活日常和工作日常,可能够把日常写的有趣好看,激动人心,却非常考较编剧功力。
安置好李学建,焦健告辞而去:“你们一个是编剧,一个是主演,是这部戏的灵魂,平时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