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孙朝阳就开始了写《功勋》的剧本。
故事从一九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时,余敏两口子即将公派出国,妻子正在苦学外语开始。当年的国家正处于贫穷阶段,物质生活极大地不丰富,能够被派到国外留学可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他们沉浸在惊喜之中。
但这个时候,老郝却找到他,说了中国正在研制氢弹的事情,并推荐他参与这个项目。
于是,于敏毅然决定这国不出了,留下来。
当然,妻子孙玉芹自然是极度失望,但还是默默接受了这一切。那时候的妇女都温柔善良和传统,就算对丈夫再多不满,都只是埋在心中,扮演好贤内助的角色。
他在写这个开篇的时候,每写好一个场景,李学建就拿过去看,美其名曰:提前熟悉人物。
老一代大多科班出身,戏骨演技出色,台词工夫了得,看剧本甚至写剧本都是基本功,比如孙朝阳的老朋友陈凯哥就喜欢自己写本子,不是太信任专业编剧,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老李,如何?”孙朝阳自然是知道这部《功勋》的故事是非常好的,忍不住问李学建。
老李却有点不以为然:“朝阳同志,你是全国知名的大作家,在专业性上肯定比我强。”
孙朝阳:“老李,有话直说。”
李学建想了想,回答道:“就这个开头吧,矛盾设置得还不错。主角即将开始美好的生活,但突然发生的情况把这一切打断了。这个时候,我们的主人公要开始做抉择了。一边是西方优渥的物质生活,和学成归来后成名成家;一边是贫穷艰苦和隐姓埋名,得不到世人认可,甚至还有可能在学术上没有任何成就,很好。但用矛盾吸引观众的手法还是太普通,这样的文艺作品其实很多的,不是太独特。”
他话中隐晦地表示这个开篇似乎有点普通,和孙朝阳在文学界偌大名气似乎不太相符。
“对,是普通了些。”孙朝阳倒是认可他的说法,笑道:“但是,故事虽然套路好,但恰好说明他是被人民群众被读者观众所喜闻乐见,所认可的。《哈姆雷特》这种王子复仇的故事,从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写过,难道大家就不看不读了。”
李学建一想,点了点头:“也对,是这个道理。”
孙朝阳:“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对这个开头最不满意的地方是我们的主人公为了事业,凭什么就得放弃优渥的生活去吃苦,好像正面人物不吃苦就成不了事,为什么就不能获得事业和金钱美女的双丰收?有的苦明明就没有必要,属于硬吃。”
李学建笑了笑,指着剧本:“这个故事中,主角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待遇很不错的,虽然和出国留学比起来差些,但差得也不多呀。要知道,六一年的时候,生活困难的人实在太多了。和普通人比起来,主人公已经好太多。”
孙朝阳一愣,琢磨了一下。对啊,剧本中,于敏的收入很不错的。在大伙儿都饿得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他能够下馆子吃片儿汤,这已经比九成以上的人好了。
自己虽然是穿越者,可距离上一世其实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很多事情也记不清楚,总是拿后世一零年代的时候来做参照,那是不对的。
在孙朝阳写作的过程中,剧组其他人员陆续进场,导演也开始写分镜头,演员们也开始练习台词,揣摩人物了。
电视剧的份量自然不是电影所能比的,演员们孙朝阳都不熟悉。他先还是兴致勃勃地和扮演孙玉芹的女演员聊了一次。那位女演员姓邢,大家都喊她小邢。二十八岁。长相秀气,常州人士,有种江南人氏特有的灵气,不出名,以前甚至没有拍过影视作品,一直在话剧团工作,在当地是剧团的台柱子。
孙朝阳看过她几次彩排,感觉此人演技甚是了得,应该能把握好这个角色。
他感到奇怪,以小邢的相貌和演技,后来怎么没有出名呢?这没道理啊!
一想,也想明白了。中国十亿人口,长相好,有演艺天赋的人不知凡己,你有本事还得有机遇,希望这次拍摄《功勋》能够改变她未来的人生吧。
说起主角人选,在后世《功勋余敏篇》中,主角是“网恋吗,我是镭佳音。”演得收放自如,偏偏又莫名带着一股喜剧色彩。再苦大仇深的剧情,只要他一出场,你就想笑。所以,李学建老师来演于敏,孙朝阳还是有点担心,怕他老人家把这部剧搞得太严肃,从头到尾绷着,看起来太累。
孙朝阳这次不参与整个拍摄过程的,他仅仅是跟组编剧,写好自己的剧本就行,其他就不关心了。
《功勋》故事继续。
余敏还是决定接受老郝的邀请,加入氢弹理论小组。刚到组的第一天就和陆杰,他一生之敌,一生好友,科学怪人发生了冲突。
陆杰是个很严肃的,原则性很强的人,不太看得上余敏。
冲突是故事的必须元素,这个剧开始好看了,很多生活中的细节,让经历过六零年代的人既然感慨又感觉到一丝丝温馨。比如孙玉芹给余敏煮的鸡蛋被余敏用来做为彩头,奖励给小组中第一个攻关的同志。
在孙朝阳写剧本的时候,剧组举行了开机仪式。和后世摆猪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