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北海的天气并不稳定,时而二十来度,时而十几度。
衣服经常是做“加减”。
总的来说,仍未完全回暖。
海风很潮湿,很微咸。
工地的尘沙吹得四处飞扬。
临建办公室开始基础施工,浇筑垫层,独立柱。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临建办公室位于厂区东南角,临近主干道,码头,筹建电厂区域,方便后期管理建设,人员安排。
这个季节,雨水少。
北海的夏季,台风多,雨水多。所以,主体工程要尽快结束,毕竟只有一层,不算啥大项目。
然而,这二建项目资质的施工班子也太“草”了。
临建施工的管理混乱局面工人们上班,要么摩托车,要么面包车一车人。
不晓得的,还以为拐卖人口呢。
陈大头的施工队是典型的“草台班子”,人员流动频繁,组织松散。他在贵港本地召集了几个熟人,又从附近村庄临时雇佣了一批小工,组成了一支“临时工”为主的施工队伍。
美其名曰“g港建设”,就是挂靠在下面的,村建设队。
不过,这就是建设行业默认的“潜规则”,你不干别人干。
这种临时拼凑的队伍,问题多多。
首先,这个人员就不稳定早上还在工地,下午就不见人影。
有人请假回家办红白喜事,有人因为工资没到账直接“消失”。甚至,你上午安全罚款,下午,这个破就彻底没了。
其次,施工质量堪忧钢筋绑扎不规范,要么两根并一根,要么压根没有,随意拼搭。
看见说了,整改一下。你没看到,人家依旧这么干,恼火的很。
干活也没个计划,想到哪里干到哪里,混凝土浇筑完全凭感觉。
随意的很,甚至存在漏振、漏浆等问题。监理工程师多次口头警告,但整改往往只是“表面功夫”。
另外,安全意识薄弱工人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绳,高空作业无防护。
余磊多次提醒,但陈大头总说“一层楼高的浇筑,柱子一共也没几米,地上都是沙子,让你摔也摔不死。”
绝了,都是狠人。
更令人头疼的是,陈大头对施工流程的理解几乎为零。
他以为“临建”就是“随便建”,根本不按施工图纸和规范操作。
用测量仪器定位四个角落以后,陈大头就开始随意发挥了,堪比“草书”,工程干的“龙飞凤舞”,各种“飘逸”,“自由”,“洒脱”。
基础挖坑时,他甚至没有放线,直接用铁锹随便圈了个位置。
“你这是要建办公室,还是搭草棚?”余磊一边检查一边吼,工程上流行“大嗓门”,一是吼人家才可能听你的,二是,工地上太嘈杂了,声音小,听不见。
“哎呀,磊总,这不是临时用的嘛,能省点就省点。”陈大头笑嘻嘻地说。
这些小老板心里精的很,只要房子不塌,不出人命,他是各种精打细算,材料都是找找人买的边角料。
因为这个临建办公室使用寿命只有二十年,等正式工程结束,它是要拆掉的。
所以上面都是钢结构的,方便拆卸。
“临时?你当这是帐篷?临建也是结构,也要验收,也要备案。你这样搞,验收通不过,谁负责?”
“小兄弟,不要搞我呦。”陈大头摇摇手指头,这意思,他从十六岁就出来做小工,干到四十六岁,三十年了。
没有哪个房子在他手里面塌掉的,“我怎么可能拿自己的命开玩笑?我都是平衡过的,放心吧,小伙子,陈哥不会忽悠你的。”
工地上的人说话直,确实后直。确实出了事,他跑不掉,因为他不怕,无所畏惧。
另外一边,码头施工也在继续。
厂区道路由航道局负责施工建设。他们的队伍是经过严格选拔的,人员都是本科、大专生,至少有文化,不敢瞎搞,有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详细的进度计划。
有自己的搅拌站,每一批混凝土的验收单,垫层也有,甚至连混凝土的配合比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真是鲜明对比,好比“中央军”和“安保团”。
一说,施工流程标准化从测量放线到模板安装,再到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每一步都有技术交底,有质量控制点。
二来,技术员有学历,本科,大专对吧,人员专业性强每个工种都有持证上岗的技术工人,现场设有专职安全员和技术员,全程监督施工。就单说一个焊工吧,人家都是大连带过来的,焊接过“辽宁号”的,是不是吹牛,就不晓得了。
在着,进度可控,质量有保障一个多月,厂区主干道4公里全线贯通,从内陆直通码头,铺装完成。
就是就是吹沙沉降以后,压实、铺装,就这么点事,陈大头就搞不定。
因为他没“核心人”,都是壮丁抓来的,跟骊山刑徒一样,前面一跑,后面人心就散了,二十万大军一下就没了。
你说章邯没能力?
我看未必。
相比之下,陈大头的队伍几乎像“游击队”,缺乏制度、纪律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