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几天的试探之后,李寰终于确定了,眼前的西戎四国联军就是一群中看不中用的废物罢了。不对,他们是既不中看,也不中用。
西戎联军此时已经摆烂了只要李寰不发动总攻的话,他们甚至连反抗都不会。
此时的他们就如同一根蠕动的大肉虫子一般,只要不伤害到他们性命的话,他们就只会蠕动一下,只有威及到他们的性命之时,他们才会拼命。
面对这种情况,李寰自然是让他们求锤得锤了,一次又一次的袭击让他们的损失不断加重,如今还没正式开打,他们就已经损失超过两万人了。
所以面对这样的闹剧,李寰认为是时候该结束战斗了,李寰决定要一口气的解决这四国联盟。虽然如今的李寰手中只有十二万兵马,而四国联军却有二十万,但是李寰却丝毫不慌,因为他手中这十二万兵马的战斗力可不是那二十万可以比拟的。
他手中的兵马有一支五千人的玄阳军和一万五千禁军,乃是精锐中的精锐。还有三万刚跟自己经历过北狄战场的老兵,也都是精锐,而给白起留下的三万兵马虽然算不上精锐,但是战斗力也不差。而战斗力最差的三万新兵,那也是白起亲自训练的,基本功十分扎实只要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就一定可以蜕变。
而西戎的四个小王国,虽然也有自己的底牌,自己的精锐,但是他们是被迫组合到一起去的,面和心不和,根本无法团结力量,犹如一盘闪沙,这样的战斗力,刚刚击败北狄联军的李寰自然不会把他们放在眼中。
唯一让李寰忌惮的就是他们背后教廷的力量了,不过经过这么他和白起多天的试探,始终没有看到教廷的力量到底在哪里。
不过在没有确定教廷到底有没有插手之前,李寰也不会贸然发动进攻,毕竞教廷的力量相较于玄王国来说实在是太强了,就算是龙腾帝国的实力和底蕴也要逊色于教廷。
没办法以小博大就是要这样,步步为营,处处小心谨慎,万一有一步踏错,那就会万劫不复。所以在这几天李寰放缓了自己的攻势,而是在旁敲侧击之下,来确定四国联军之中到底有没有教廷的高手。
这期间他多次让哪吒等人前去挑战,没有一个人出来应战,随后他又派玄天邪帝前去探查,玄天邪帝归来之后也说敌军无比散漫,没有高手。
在得到玄天邪帝的确认之后,李寰这才放下心来,毕竟以玄天邪帝的实力,就算敌军中有什么异常也不可能瞒的过他,他都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了,他就是没问题了。
摸清了敌军的底细之后,李寰便要开始行动了,他将白起和诸葛亮,陆逊等人都召集了过来共同商讨要如何作战。
对于李寰要一口气解决对方主力的想法,陆逊是同意的,白起也没有意见,只有诸葛亮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作为神级智力的拥有者,诸葛亮看问题总喜欢站在一个更高纬度的视角观看。
在他看来四国联军如此孱弱,他们根本不可能有胆子主动进攻玄王国,可是教廷却逼他们来。这就好像,一只山羊被逼着去进攻一只幼虎,山羊的主人明知道山羊不是幼虎的对手,还让他们不停地进攻,其目的不就是为了诱惑幼虎吗?
所以诸葛亮还是建议李寰再谨慎一些。
李寰自然知道诸葛亮的想法也没有错,不过刚经过过北狄战争的李寰,多少还是有些膨胀的,目前的西戎四国无论是实力还是底蕴,都要比他在北狄战场上的敌人弱的多,他自然不想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他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善他在龙腾帝国的谋划。
所以李寰还是婉拒了诸葛亮的建议,对此诸葛亮也是坦然接受,目前的他还不是丞相,只是一个谋士,作为谋士他的职责就是提建议,至于君主采纳与否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而且虽然诸葛亮认为这其中可能有些门道,但是他对陆逊跟白起两人的能力有信心,有他们二人在的话,主公就算吃亏也吃不了太多的亏。
在确定了要进攻之后,李寰便让白起和陆逊整军,他亲自率领大军和西戎联军展开决战。
在将战书发给了西戎四国联军之后,那四国联军并没有选择接战,而是选择将大营后退三十里暂避锋芒李寰自然不会因为敌军的主动避让就放过他们,于是他下令全军压上。
而敌军似乎没看见一样,继续往后退,很快双方的决战就变成了李寰一方的追离,四国联军的逃跑。而四国联军的举动,这一次不止是诸葛亮,白起他们,就算是李寰也发现了有些异常。
这群人就路像是来打仗的,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有点战斗力,白起在兵力缺少的情况下想要对付他们也需要花费一些心思。
而如今,白起相信就算是给自己一万兵马,自己照样可以大破敌军的二十万大军,这群人已经跟溃兵没有什么两样了。
最开始的时候,李寰也有些怀疑,他们到底是不是搞什么诱敌深入的计策,但是很快李寰就否定了这个想法,他就没听说过诱敌深入把自己搞溃散的,还是二十万大军,这样的话就算他们背后还有伏兵,也会被这些着急逃命的溃兵给打乱阵型,从而增加更多的溃兵。
所以李寰便下令,要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