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导演重生2001> 第71章 上映,公司调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 上映,公司调整(1 / 3)

2004年2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春节档的余温尚未散去。

中影集团为陈默执导的文艺电影《健听女孩》准备了800个胶片拷贝,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步上映。这部讲述聋哑少女追逐音乐梦想的电影,在首映礼获得业内一致好评后,终于迎来了与普通观众见面的时刻。

北京王府井东方新天地影城,早上九点的首场放映就迎来了七成上座率。

影厅灯光亮起时,不少观众还沉浸在剧情中,有人悄悄擦拭眼角。

“这部电影比我想象中震撼多了,”一位戴着助听器的年轻观众在映后采访中表示,“虽然我听不见,但完全能理解女主角的感受。”

上海永华电影城排片经理李雯告诉记者:“原本担心文艺片在春节档没有竞争力,但今天临时加开的两场预售票都已经卖光了。”

在成都、广州等城市,许多影院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2月2日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陈默接到韩三平的电话。

“首日890万,”韩三平的声音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上座率68%,比我们预期的好太多了。按照这个走势,总票房破亿不是问题。”

这个数字让陈默一时语塞,不知是该闲少还是多。

作为一部没有大场面、没有明星阵容的文艺片,这样的开局远超行业预期。

要知道,2003年全国票房冠军《手机》的首日成绩也不过1200万。

媒体和网友的评价更是一边倒的赞誉。

《新京报》影评人周黎明在专栏中写道:“《健听女孩》用最朴实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与尊严的动人故事。陈默导演对细节的把控令人惊叹,那个用手感受钢琴震动的长镜头,必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时刻。”

在刚刚兴起的网络论坛上,讨论更是热火朝天。

天涯社区影视版块一夜之间冒出上百条相关帖子,有网友自发整理了影片中出现的所有手语动作解析,获得上千条回复。

西祠胡同一位1D为“耳边的寂静”的网友发帖:“作为一个听障人士,这是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被怜悯的对象。”

豆瓣网(当时刚成立不久)上,《健听女孩》开分即达9.1分,短评区被泪目、震撼、年度最佳等关键词刷屏。

有网友发现,影片中女主角使用的红色助听器,与现实中某品牌最新款完全一致,这种细节的真实性获得广泛好评。

“我们做了个观众抽样调查,”中影市场部总监在电话里告诉陈默,“25岁以下观众占比达到63%,这是文艺片很少见的情况。很多年轻人是看了网上的评价专门来观影的。”

截至2月3日凌晨,全国票房已突破1500万。

多家影院经理表示将增加排片,BJ部分影院甚至开辟了“无障碍专场”,配备手语志愿者为听障观众服务。

冬夜的寒风被挡在厚重的玻璃门外,会议中心内却灯火辉煌,暖气蒸腾。

主席台上,深蓝色的幕布悬挂着崭新的L0G0一“默光控股集团”,银白色的字体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

台下座无虚席,默光影业的高管们,不少人交头接耳,低声猜测着今天的重磅消息。

陈默穿着一件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没有打领带,衬衫领口微微敞开,显得既沉稳又不失锐气。他站在演讲台前,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各位朋友、同事,上午好。”陈默的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会场立刻安静下来。

“三年前,默光影业成立时,我们只有一间办公室,六个人,账上资金勉强够拍一部小成本电影。”陈默话语顿了顿,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几个老员工互相交换眼神,显然想起了创业初期的艰难。“但今天,站在这里,我很自豪地宣布. ..”他抬手示意,身后的大屏幕骤然亮起,新集团的架构图如星辰般展开,“默光影业,正式升级为默光控股集团!”

掌声如雷,欢呼声瞬间连成一片。陈默微微眯起眼,适应着兴奋的众人,继续说道。

“这不是简单的改名,而是一次全新的出发。从今天起,我们将以集团化的方式,全面进军电影、电视、动漫、院线、艺人经纪、流媒体……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内容,更是生态。”

台下,光影时代院线运营公司的负责人叶宁轻轻点头,手指在鼠标上快速滑动,调出刚刚完成的全国院线布局图;而坐在角落的王新,光影互娱的掌舵人,则盯着“流媒体平台”那几个字,嘴角微微上扬。陈默的声音在会场回荡:“有人说,中国影视产业的黄金时代还没到来,但我想说 .”他环视全场,眼神锐利如刀,“黄金时代不是等来的,是我们亲手创造的。”

最后一句话落下,全场起立,掌声经久不息。

而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一位实习生秘书飞速敲击键盘,标题赫然醒目:《默光破局:娱乐帝国野望》。陈默站在聚光灯下,身后巨大的LED屏幕缓缓亮起,播放着默光影业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剪辑。画面从最早的办公室租约签字仪式,到《不可饶恕》杀青时全组人员的合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