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和广正基金的态度,我很清楚。我敬重你是报业的定海神针。《经济日报》的灵魂,系于你一身。这样如何:第七帝国只收购40%股权,其中包含你个人出让的8%。你个人保留8%,依然是单一最大个人股东。董事长、CE0的位置,依然是你的。我们派驻的董事,只负责财务监督和战略协同,绝不干涉采编方针。我以第七帝国基金的信誉担保。”周允儿的话语精准地击中了冯绍波的核心诉求一一保留对报纸灵魂的控制权,让他心中不禁一动。
“周小姐…我如何相信你的承诺?”冯绍波声音干涩,眼神中充满了怀疑与担忧。
“冯主席,第七帝国要的是“影响力’,不是“编辑部’。一份失去公信力的《经济日报》,对我们毫无价值。你继续执掌编务,是双赢。反之…”周允儿没有说下去,但未竟之语里的寒意让冯绍波打了个冷颤。维港置业血洗鹰君、瑞安的景象历历在目,让他深知资本的残酷与无情。
在绝对的实力碾压和看似“最优”的选择面前,冯绍波坚守的堡垒终于崩塌了。“…好。我…同意出售8%。”他的声音微弱而颤抖,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第七帝国基金成功收购两家港岛新闻媒体,维港集团的媒体咽喉已然成形,两大舆论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这短短数天,两笔震动港岛传媒界的收购闪电般完成,如同两颗重磅炸弹,在港岛媒体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方企控集团(现更名回东方报业集团):第七帝国基金斥资3.8亿港元,收购35%股权,成为控股股东。马澄发保留名誉董事长虚衔,林顺泉留任行政总裁,但头顶空降了第七帝国指派的董事长,集团内部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经济日报集团:第七帝国基金斥资2.5亿港元(按6亿估值收购40%股权),获得40%控股权。冯绍波留任董事长兼CE0,但董事会新增三名第七帝国背景的非执行董事,其中一人担任副董事长兼财务委员会主席,对集团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信报》财经版头条标题触目惊心:“67亿地产帝国后,第七帝国6.3亿再控两大传媒!维港系“资本+媒体’闭环初现!”副标题更是直击要害:“王辉的“港岛影响力拼图’完成关键一步:左手地产物业,右手喉舌。”
社交媒体上,#第七帝国操控港媒#、#内地资本买走港岛声音?#的话题迅速引爆,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质疑声、担忧声此起彼伏。
“这是否意味着港岛仅存的独立商业媒体也将沦陷?”一位网友忧心忡忡地问道。
“王辉的黄埔系背景,会否让《东方》和《经济》变成内地意志的传声筒?”另一位网友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周允儿在维港置业的「冷血裁员’会否在报业重演?”还有网友对周允儿的手段表示担忧。立法会内,亲议员张雄在议事厅慷慨激昂,他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大厅:“政府必须审查这两项收购!这是对港岛新闻自由和公共话语权的严重威胁!我们不能坐视内地资本如此肆无忌惮地购买我们的舆论阵地!”他的言论得到了部分议员的支持,现场气氛十分紧张。
面对汹涌舆情,周允儿代表第七帝国基金召开紧急记者会。镁光灯下,她身姿笔挺,黑色套装衬得面色愈发冷冽,眼角的泪痣如同冰封的墨点,给人一种神秘而冷峻的感觉。
“第七帝国基金对东方报业集团和经济日报集团的投资,是基于纯粹的商业逻辑和对港岛长远发展的信心。”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冰冷,毫无波澜,仿佛在诉说着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我们看好两家媒体集团的品牌价值和发展潜力。收购完成后,两家集团将保持采编独立、运营自主。第七帝国不会,也无意干涉其日常新闻报道和评论立场。”
她目光锐利地扫过台下躁动的记者,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关于人事,现有管理团队和核心采编队伍保持稳定,第七帝国没有大规模裁员的计划。我们信奉专业主义,媒体的价值在于其公信力和影响力,而非内部的政治站队。维港置业的重组,是针对地产行业积弊的必要外科手术,与媒体业务性质截然不同,不可类比。”
最后,她微微扬起下巴,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硬:“至于所谓“内地资本操控港媒’的论调,是毫无根据的臆测和别有用心的政治操弄。维港控股公司是注册在香港、而第七帝国基金的业务遍布全球的国际投资机构。我们的资本,只服务于商业价值和投资回报。任何试图将商业行为政治化的举动,都是对港岛法治精神和自由市场原则的亵渎。”
这番回应,既抛出了“采编独立”的定心丸,让外界对两家媒体的未来有了一丝期待,又展现了第七帝国一贯的强势,将质疑定性为“政治操弄”,试图平息这场舆论风波。然而,“没有大规模裁员计划”的措辞却留下了足够的弹性空间,让人不禁猜测,未来是否还会有其他变数。而“服务于商业价值和投资回报”的宣言,更让明眼人嗅到资本意志下难以言说的潜台词一一绝对的控股,意味着最终的解释权,永远在资本手中。
夜幕低垂,维港两岸璀璨灯火如同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