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2章 受害者联盟(1 / 2)

第二天。

陈涛一晚上没睡,带着浓重的黑眼圈站在厂区门口。

他也不是不想睡。

实在是闹挺的没办法睡。

敢情昨天那三个穿制服的没有开玩笑,简直就是雷厉风行。

一晚上的时间。

两个中巴车的制服就进驻了卫光渔具。

电脑全部加密锁网,库存全部贴了封条。

连人事档案都被拷贝封存了好几批。

吭哧吭哧的干了一个晚上,陈涛悬着的心越来越紧。

天刚蒙蒙亮。

一辆考斯特缓缓驶入厂区。

前后各有两辆黑色的无牌车辆护卫。

看到这个架势,陈涛就已经喘不上来气了。

车上走下来的人们装束无比统一,全都穿着行政夹克,只有打头的那两位穿着军服。

“陈总你好,空军研究院郑宇智。”

陈涛连对方的名字都没有记住。

注意力全程都在郑宇智肩上的那一颗星上了。

我了个乖乖。

少将,还是这么年轻的少将。

就算是我犯了天条,也不至于让少将来枪毙我吧?

“我们这次过来,主要是要对贵厂做一下调研,关于复合材料方面的。”

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陈涛心里大概有数了。

所谓的复合材料,说的就是碳纤维。

这玩意儿除了民用领域还算小头,军用领域才是大头。

因此这个行业比较敏感。

之前还有一些小企业,因为违规出口被查了的。

陈涛猜自己遭重,大概也和这个原因有关。

“首长,我们卫光一直是合法合规经营。”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的进出口管制条例。”

“从没有向外出口过任何型号的货物。”

郑宇智笑着点点头:“这点我们知道。”

来之前。

国安和科工委的保密部门已经把卫光查了个底朝天。

要是有违规行为。

郑宇智比陈涛先知道。

相比陈涛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郑宇智的状态很放松。

他指了指厂区内的两座雕像。

“这二位是?”

陈涛哪有心情扯这个。

但人家发问了,自己又不好推脱。

只能如丧考妣的介绍。

“右边这位是我父亲,公司的创始人,前几年去世了。”

郑宇智地点点头,看向左边做工较新的雕像。

“左边的这位呢?也去世了吗?”

“不不不!”

陈涛连忙摆手。

“左边这位是我们公司的恩人,活的好好的。”

郑宇智一时不解:“恩人?”

“是的,在我们公司最艰难的时候,人家带着技术和资金不求回报的投资。”

“所以我想着给恩公竖一个半身像。

“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郑宇智点点头:“那我就了解了。”

转过头。

郑宇智指向自己身后的人群。

“我介绍一下吧。”

“这位是西研院的吴院长。”

“这位是中航集团的叶总工。”

“这位是应用化学中心的胡主任。”

“这位是”

郑宇智一连介绍了好几位。

全都是业界大拿,鬓角斑白。

陈涛也是会找规律的。

他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共同点。

这些人所工作的单位,都是复合材料界的中流砥柱。

要么是上游研究所,要么是下游应用。

想到这儿,他怀着疑问抬头:“这么说来,各位领导是为了碳纤维来的?”

“是这样的。”

郑宇智语重心长。

“我们基本上都是从事碳纤维行业的研发和生产工作的。”

“陈总也算是这个行业里的人。”

“你也知道,这个行业我们国家起步晚,存在被卡脖子的现象。”

陈涛一脸惊讶:“是吗?”

郑宇智:“不是吗?你们做鱼竿,也要用到碳纤维,难道你们不被卡脖子吗?”

陈涛:“卡倒是卡的,前几年我爹就是因为这个被卡死的。”

回忆起往昔。

陈涛有些失落。

卫光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

他爹陈光接手了一家过硬的玻璃纤维工厂,然后进行了民营化改革。

老陈头是有远见的。

看到了国内渔具市场的潜在效益,于是大手一挥,决定将工厂的方向全面转型。

很快,他的付出就得到了回报。

两千年初,卫光渔具就成为了国内第一大鱼竿厂。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也在迭代。

玻璃纤维已经满足不了鱼竿的需求了。

于是老陈头到处跑技术,好不容易从东丽买来了一条报废的生产线,做出了国内第一支碳纤维鱼竿。

“我们做碳纤维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