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抱歉,我也是皇帝!> 第311章 清醒和沉沦,不同的选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1章 清醒和沉沦,不同的选择(1 / 2)

历来不管是哪个新君推翻前朝,要么总要享乐几天,要么大封功臣,并且恩威并用收服前朝重臣。

没有一个像赵仙罴这样自然而然,一上位就直接干实事处理朝政的。

这也就罢了。

关键是赵仙罴这手写的几份方案,内容涉及旱灾、水灾、蝗灾的预防、治理、灾后重建,不仅面面俱到,把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这些经验老到之人能想到的,都写了出来。

并且比几人心中方案成文更加具体有效。

对于旱灾高发地带,采用强化水利、广建粮仓、推广耐旱作物、调整种植、严控用水、减免赋税等政策。

对于水灾频发地,采取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建立预警、重新根据山川地理条件规划百姓居住区以及耕地开垦地带,还有灾后防疫等政策。

对于蝗灾,采用人工捕杀结合生物防治的手段,再有就是破除蝗灾是上天惩罚这种迷信思想,开仓放粮。

如果仅仅这是这些概述,房玄龄等人只是觉得赵仙罴天资聪慧,对于各项民情处理具有极高的剖析能力。

但是赵仙罴在其中阐述的治理水灾,建立‘水情驿站’、建造‘水则碑’,用独特的‘水泥’建造护河堤坝。

以及治理蝗灾,鼓励百姓保护麻雀、青蛙、蜻蜓这些蝗虫天敌,并建办大型鸡鸭养殖场,在提供肉类的同时,在蝗情出现时利用‘鸭军’捕杀消灭蝗虫。

还有修建水库、水渠、开垦荒地,利用水淹虫卵,翻地改变土壤结构,或杀死虫卵,或破坏虫卵发育环境,从根源上杜绝蝗灾的发生。

这些手段以及知识,房玄龄等人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

虽然没听过,但赵仙罴在纸上写明了逻辑,房玄龄等人从逻辑上,毫不怀疑这些手段和方案的可信性。

看着一脸呆滞的房玄龄等人,赵仙罴又抛出了一句让所有人大为振奋激动的话。

“天竺和真腊、骠国等地,很适合种植各类粮食蔬果,朕在吞并这些国家时所缴获存储的粮食,可让上百万人用上几十年之久。

至于人力,诸位也不用担心,本地可用百姓不够,那朕就从天竺调人。

总之,在朕庇护下的华夏百姓,不能吃不饱穿不暖,不能受权贵的压迫,甚至是朕也不能压迫他们。

调动地方可用百姓处理灾情建造工事时,应按劳支付报酬,各地按照灾情以及当年收成实际情况,个人家庭实际情况,减免赋税以及劳役。

如果有无法自力更生之老弱病残者,由朝廷供养。”

整个大殿一片寂静。

一双双眼睛看着赵仙罴。

有的又将目光缓缓垂下陷入沉思。

已经有不少官员心里开始动摇,认定眼前这位年轻又强大的新君,取代李世民这个皇帝成为九州统治者,就是所谓的天命。

李世民做皇帝,虽然实行的一些政策,大多也对百姓有好处,但不可避免是为了巩固统治,巩固李氏皇族地位,成就圣明之君的美名。

可眼前这位,一言一行,全是在为了华夏民族的将来,眼里没有一丝个人的**。

当一个皇帝纯净到这种地步,仿佛完完全全化成了那座护佑万民的高山…

“陛下…圣明。”

有大臣情不自禁跪在地上。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跪在地上。

“陛下圣明。”

赵仙罴从龙榻上起身,看着众人道:“传旨,给金光门外牺牲的三千士卒家属,发三倍的抚恤金,从今往后他们的家属,皆由朝廷供养,任何人不得欺辱。”

“陛下圣明!”

大殿内山呼的声音骤然变大。

带头的正是孔颖达和虞世南。

两人眼睛定定看着房玄龄几人手中的纸张,上面都是赵仙罴亲自书写的锋骨体字迹!

上朝第一天,赵仙罴也知道不可能一时间让原大唐所有大臣向他表示效忠,这么快适应新的朝廷,新的身份。

今天他以处理雍州贝州等地灾情为由,让这些大臣‘迫不得已’全来上朝听议,有这样的结果已经超出预期。

不过在散朝之前,他还是抛下了一个巨大的诱饵。

“朕现在拥有的江山可谓是广阔无边,朕拥有的财富也是堆积如山,朕有用之不尽的天竺奴隶,有可令九州各地百姓无论发生何种灾情无需担忧的粮食物资储备,朕有能力,让任何阻挡朕建造超级华夏帝国的人粉身碎骨!

但朕同样渴望你们诸位的帮助,华夏不是朕一人之华夏,是你们,是天下万民之华夏。

今日诸位暂且回到各司,将各地要务处理好,改日再向朕回奏各项事务的处理情况。

届时朕会好好与诸位探讨,如何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华夏帝国。”

哗!

赵仙罴此番话一出,大殿里群臣哗然,内心激动无比,一个个眼睛里闪动着兴奋期待的光芒,

本来大秦在吞并大唐之前,就已经囊括了大唐四周那么多国家的土地,所积累的财富和物资,早就是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数字。

但关键是赵仙罴现如今取代李世民这个大唐皇帝,做了九州之主,并没有把大唐的百姓视为征服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