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并不多,不像《废都》等小说能贯穿全文。
听到李小林这话,杨翊心里也稳了一些,看来至少在《收获》的审核标准下,这篇小说问题应该不大。其实杨翊对《收获》的标准还是不够理解,对于《收获》来说,只要编辑们认为作品的文学性足够,其他东西都是细枝末节,改不改、删不删都没关系。
而收获编辑部现在总共就那么几个人,所谓的审核标准,其实就是李小林的标准以及巴金的标准,只要他们父女俩认为适合发表的小说,就肯定没有问题。
你要巴金在,就能顶得住压力。
李小林本人,对这种具有强寓言性的小说特别钟爱。相较于杨翊之前的《棋王》,她也更看好这篇小说,虽然这篇小说她也只看了一半。
“后面的内容,会不会更露骨?”李小林又问道。
杨翊摇摇头,“没有了。”
如果前面这一半多的内容能过,后面那一半的内容肯定也能过,最让人感到不适的情节,其实也就是王安忆刚刚“卡住”的那一块了。
“这部小说什么时候能写完?”李小林问。
“明年元宵之前吧。”
从李小林抿了抿嘴,可惜杨翊要回燕京,不然的话她能早点把全文看完。
其实她还想把稿子拿回去给父亲看看,不过现在就只有一半的稿子,拿回去那不是坑老头子嘛。这时王安忆将最后那一小段看完,转头过来,“木羽,你什么时候要回燕京?”
“不好说,这次来上沪,还有两个同事,可能要等他们的事情忙完再走。”杨翊说道。
“那这几天你还会继续写么?”
“当然。”杨翊点头,“我每天都会写。”
“那我明天晚上可以继续来这里看么?”王安忆一脸希冀地问道。
杨翊嘴角抽了抽,这姐们是把这小说当连载看了,而且还是守着作者看连载。
不过她这一问倒是提醒了旁边的李小林。
“对啊,你这几天要是不走的话,肯定又能写不少字吧,我们可以明天再看。”
杨翊想了想,说,“要不这样吧,等我要走之前,把这几天写好的稿子送过去给你们看,省得你们还天天来。”
虽然招待所离作协不远,但是让他们天天来确实也麻烦,杨翊是想给他们省事。
李小林点点头,“那也行,不过到时候要麻烦你跑一趟。”
杨翊笑道,“没事,也不远,而且我要走之前,肯定也是要去跟你们打招呼的,顺便把稿子带过去。”王安忆听他们这么商量,却急了,“那我呢,我到时候不一定能看得到啊。”
现在王安忆还在《儿童时代》上班,虽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翘班,但是她也不能说每天都在作协那边守着。
到时候杨翊去作协跟大家辞行,她要是不在,不就错过剩下的稿子了么?她总不能让杨翊特意去找她一趟吧。
这时周界人笑道,“木羽你别嫌烦,让我跟安忆每天晚上来你这一趟,看看稿子吧。”
杨翊看王安忆一脸期待,便点头道,“没问题。”
其实周界人倒也没有那么急,一定要每天来看新稿,只不过如果叫王安忆一个人来找杨翊实在不方便。而且王安忆过段时间就要结婚了,这方面更要注意,有他跟着王安忆一起来,就没什么问题。周界人怎么想的,杨翊心里也清楚,这方面他也比较注意。
杨翊以前谨慎到,如果办公室里面没有其他老师,他都不会单独跟女学生在办公室里面说话,而是把女学生叫到走廊里面。
可能有些人觉得杨翊这样做过分谨慎,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小心点总是没错的,他也不是没有同事在这种事情上面吃过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