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部署照片,电视台正在直播警方“击毙人质’的假新闻。”
方洁霞修长的手指轻轻叩击桌面,大脑快速运转,思考起来。
主监控室里,李文斌总警司注意到这个细节,在笔记本上写下“沉着应对”四个字。
战术简报室内。
方洁霞看了看三台摄像机,然后转身走到一边摄像死角,抓起桌上的红墨水,毫不犹豫地泼在自己右肩上,深红色的液体在浅色衣服上晕开,像极了真实的伤口:
“郑警司,立即联络《明报》记者。”
郑警司点点头。
“各位市民,某些媒体为博眼球……”
紧接着,方洁霞回到摄像机拍摄视野内,她的声音异常坚定道:“不惜编造各种谎言,抹黑警队……”这个罕见的危机公关手法,让主监控室里的公共关系科考官林警司猛地站起身。
他认出了这是伦敦警方,在上个月最新研发的“视觉锚定法”。
李文斌挑眉。
这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竟深谙转移焦点之道一一负伤形象能瞬间扭转舆论同情,而选择亲警方的《明报》而非《东方日报》,则是精准的媒体操控。
战术简报室内。
考核进入第二阶段。
扮演巡警的战术教官阿明突然拍桌而起:“我绝不会执行封锁令!”
他脖颈青筋暴起:“我弟弟就是被《东方日报》的假新闻害死的!去年深水……”
方洁霞缓步走近,在距离阿明还有两步时停下。
这个距离既不会引发防御反应,又能建立权威感。
“阿明,”
她声音压得极低,只有距离最近的摄像机才能收录:“如果因为你的犹豫,导致更多像你弟弟那样的家庭破碎……
方洁霞故意停顿,将“弟弟”二字加重咬音:“你觉得他在天之灵会原谅你吗?”
主监控室内,心理专家张警司称赞道:“她用了情感置换技术!”
这是一种将负面情绪,转化为行动动力的技巧。
方洁霞接下来的操作更令人惊叹。
她并没有直接命令阿明,而是转身拿起内线电话:“接线员,帮我转铜锣湾警署CID张sir。”待电话接通,她故意提高音量:“张sir,麻烦查下去年深水埗案的所有媒体报道,特别是《东方日报》的……
这个举动既维护了阿明的尊严,又暗示会追究媒体责任……
不久,考核结束铃响起,方洁霞走出战术简报室,她肩膀上的红墨水印记已成暗红色。
方洁霞的考官郑警司,写下92分的评分。
在主监控室内,李文斌则写下对方洁霞的评语:
媒体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
1,创造性使用视觉符号转移焦点;
2,精准把握下属心理弱点;
3,善用间接施压技巧。”
接着,李文斌对蔡元祺说:“看来我们找到了真正的媒体公关专家。”
他特意在“专家”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蔡元祺高级助理处长却没有回答,而是盯着方洁霞衣服上那抹“血迹”若有所思。
考生休息室内。
何尚生看着考官组临时增设的一台监控显示器。
该监控正是对准战术简报室的。
考官组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考生们,看看其他考生的表现。
因为,每个考生的考核内容,都有所区别,所以,不用担心泄题风险。
“方警官,”何尚生对陈正东低声道:“她泼红墨水前,看了三秒摄像机指示灯。“
陈正东微微颔首。
他们都明白,方洁霞是在确认那些机器是否处于直播状态,是否能够拍摄到她。
李鹰擦拭着额头的汗水:“方警官让阿明那倔驴服软的方式……比我强!”
以强硬著称的他,难得露出佩服的神色。
当方洁霞推门而入时,六名男性考生不约而同地站起身。
这个简单的动作,比任何分数都更能说明问题。
“第二位考生,李鹰。”这时,考官严肃的声音通过休息室的扩音器传来。
李鹰立即带着紧张心绪走出休息室,同时有工作人员进入这里调整监控。
香港警察总部地下战术训练场内,
老式通风系统发出沉闷的声响。
模拟金铺的玻璃橱窗里,陈列着当年最流行的劳力士腕表。
这是考官精心设计的细节,测试考生在高压环境下对贵重物品的注意力分配。
“第七组,李鹰。”
随着一名警司考官的指令下达,训练场灯光突然熄灭。
从英国引进的爆破模拟系统启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伴随着橙红色的闪光,将整个空间照得如同炼狱。李鹰的作战靴踩在碎玻璃上发出刺耳的声响,他右手按在点三八左轮的枪套上。
致命陷阱的嗅觉识别模拟金铺深处,扮演匪徒的战术教官徐sir,猛地扯开衬衫,露出绑满“雷管”的躯体。
但真正的杀招却是藏在角落,一一那桶标着“油漆”的容器里,正缓缓渗出暴动中恐怖分子最爱的煤油配方。
李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