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的小孩子,穿着新衣裳儿。
有些奇怪的看向自己的父亲问道。
在这之前。
这个小娃儿已经饿得面黄肌瘦,距离鬼门关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不是苏长青带着物资及时抵达。
建立了施粥点!
用红薯玉米粥救了小孩儿一命的话。
这个小娃儿,此时怕是已经不在人世了。
不仅仅是小娃儿。
这一家人都可能已经不在了。
甚至这乌泱泱的一片豫南受灾老百姓,都可能已经成了路边枯骨。
命如草芥!
无人问津!
他们知道,自己是贱命一条。
死了!
也就死了!
没有人会关注,也没有人会心疼。
就在他们绝望之际,苏长青带着车队抵达、建立的施粥点。
这也让这些命如草芥的老百姓们,看到了生的希望。
他们发现!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愿意在他们濒死之际。
伸出自己的手!
帮他们一把。
生死之间游走了一番的这些老百姓们,当然知道他们的“神”不是那满天的神佛。
不是被供奉在庙里的菩萨!
而是!
坐在车里的那个年轻的将军。
“我们来!”
“送送我们的恩人!”
“没有他,我们活不到今天。”
老父亲摸了摸小娃儿的脑门儿,耐心的解释道。
再抬头看向那缓缓前行的车队,这个父亲的双眸充满了感激。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何况是救命之恩!
在听说苏长青即将离开豫南之后。
被安置在机场附近的老百姓们,自发的组织了起来。
他们立刻换上新衣裳。
带着全家老小,早早的等在道路的两侧。
没有打扰!
甚至都没有人大声说话,只是站在路边静静的等待。
直到车队的出现。
这些老百姓们手中什么都没有。
物资不充裕的他们!
也不可能给苏长青带来什么礼物。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穿上救援队,给他们发下来的新衣裳。
站在路边!
就这样静静的送上自己的“恩人”一程。
就连苏长青也没有想到,这乌泱泱的人群。
绵延了数十里!
而且不断的在壮大,为自己送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们就那样站着!
有些拘束!
但苏长青能从每个老百姓的眼中,看到那份感激。
纵然是戎马半生,苏长青此刻的眼眸,也变得有些湿润。
做这么多事情。
苏长青也没求过什么感恩,只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同胞。
饿死在这片土地上。
如今,这些老百姓虽然没给自己带来什么。
但是!
仅仅是这绵延数十里的送别车队,就足以令苏长青感动。
让苏长青明白!
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有价值的。
就连常大公子看到这一幕,也是深受震撼。
他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一副景象。
一个人的离开!
会引来如此之多的老百姓,诚心相送。
常大公子看向苏长青的眼神,充满了羡慕。
人生在世!
追求者甚多。
又有谁能拒绝,这绵延数十里的老百姓。
真心相送呢?
这些,平时也只是从戏文里听到过。
如今!
竟然切切实实的发生在自己的面前。
常大公子的心情可想而知。
“小时候喜欢看评书,听到讲评书的先生们谈及那些造福一方的清官们离任。”
“受其恩惠的老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
“送上万民伞!”
“带上各种送别礼物,来送自己的父母官。”
“那时候便想!”
“为官如此,此生足矣。”
“待到年岁大了之后,又觉得此事过于荒唐。”
“怎么可能出现万民相送的景象呢?”
“不过是文人墨客的杜撰、编写的故事罢了。”
“直到眼下!”
“我终于明白了,有些事情。”
“确确实实发生过,也确确实实存在。”
“得民心之人,自有万民相送。”
常大公子看到这一幕,极为感慨的说道。
就在常大公子说话之际,一名年岁看起来颇大、在宗族中辈分应该很高的老者。
在一个中年男子的搀扶下,朝着苏长青的车队这边靠了过来。
苏长青挥了挥手,“车速放慢一点。”
“是,总司令!”
在随行的警卫员警惕的目光中,苏长青将车窗放下。
步履阑珊的老者在中年男子的指引下,来到了苏长青所在的小轿车附近。
“可是苏将军?”
老者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