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韩宁轻手轻脚地回到国公府。
刚进东厢院便看到一个黑影站在院中,把他吓了一跳。
定睛一看,原来是青蝉丫头。
“小青,你大晚上不睡觉,站在这里干什么?”
他走过去,弹了一下小丫头的脑门。
青蝉摸了摸额头,“少爷,国公找你,让你回来后立刻去趟书房”
“有没有说什么事?”他问。
“没说”
青蝉摇了摇头。
“那我先去找爷爷了”
来到内院,只见书房里亮着灯。
“爷爷”
他走过去敲了敲房门。
“进来”
里面传来老爷子的声音。
“嘎吱”一声轻响,他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书房内,国公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一张纸,正在看着
见他进来,老头儿放下了手中纸。
“爷爷,你找我?”
他走近,一眼便看见纸上的内容。
兵者,诡道也。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这不是自己今天背的兵法吗?
老头儿记性真好,竟然默写了出来,笔墨还未干,显然刚写不久。
他知道爷爷找自己干什么了。
为了兵法
《孙子兵法》乃是兵学圣典,是千古第一兵书,国公爷爷身为名将,今日听到他说的这些内容,能睡得着才怪。
“咳,小宁啊,你今日所说之兵法,从何而来?”国公看着他问。
韩宁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笑着回道:“爷爷,我之前出使楚国时,无意中在地摊上看到了一本古籍,这些兵法都是古籍上记载的”
地摊?
古籍?
如此奇书,怎么会出现在地摊上?
小兔崽子,不肯说实话啊!
不过想骗老头子我,你小子还嫩了点。
国公抚了抚须,猜测古籍是来自天命司。
因为战乱和政治原因,导致很多珍贵的古籍失传,天命司传承了数百年,比夏楚传承的时间还要长,保存有珍贵的古籍并不奇怪。
国公心思着,咧嘴笑道:“古籍呢?快拿给我看看。”
韩宁苦着脸挠了挠头,“回来的途中,不小心掉河里了。”
啥?掉河里了?
国公笑容一僵,气得吹胡子瞪眼,“这样的旷世奇书,你怎么给弄丢了?”
“爷爷,你别急啊,大部分内容我都记住了。”
“快,快写下来”
“爷爷,要不明天再写吧!”
“明天?明天忘了怎么办?此等奇书,若是在你手中失传,岂不是愧对先贤,必须现在就写,马上写,今晚写不完不准睡觉”
韩宁:“”
“愣着干什么?快过来坐下写,我给你研磨”
老爷子急不可耐,立刻起身让他坐下,自己站在一旁研磨。
他只好提笔默写起来。
还好以前背过《孙子兵法》,虽然记不全了,但主要内容都还记得。
全文一共十三篇,他根据记忆,从始计篇开始写起。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他根据记忆,一点点默写着,有些记不清的地方,就写个大概意思。
老爷子站在一旁瞪大眼睛看着,时而思索,时而面露惊喜,时而冷不丁地一拍大腿,大声叫好,把他吓一跳
虽然全书只有几千字,但要知道是用毛笔写字啊!
一张接一张,写得他想吐。
直到天快亮时,他才写完,厚厚的一沓堆放在桌上,有些壮观。
手腕发麻,腰酸背痛。
写一晚上字,比打一晚上扑克还要累啊。
老爷子躺在旁边的椅子上,手里拿着几张翻阅着,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一丝疲态。
对于为将者来说,这部兵书的确是无价之宝。
“写完了?”
国公一抬头,见他放下了笔,急忙询问。
“爷爷,已经写完了!”
“确定没有遗漏?”
“应该没有吧”
“什么叫应该?再好好想想!”
老爷子认真起来,十分严肃,容不得一丝马虎。
他只好装模作样地检查了一遍,然后才回道:“没有遗漏,就这些了”
“那就好”老头儿满意地笑了笑,想起了一件,忙问:“这部兵书可有名字?是哪位前辈所著?”
“书名《孙子兵法》,作者叫孙武。”他简单地回道。
孙武?国公仔细想了一下,没想出来历史上有这号人物。
“确定没记错?”
“肯定没有”
他看出老爷子的疑惑,解释道:“也许是化名。”
老爷子赞同地点了点头,“去休息吧,明天要出征了,万事小心,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