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第510章 新人事、新作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0章 新人事、新作风(1 / 3)

将云岭大药房的事情彻底托付给陈爽,刘清明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驻京办的能量,他有所耳闻。

有陈爽这位长袖善舞的主任亲自出马,后续的选址、招聘、办证,想必会顺利许多。

这比让陶丽梅和陈满仓两个对京城一无所知的老实人去瞎闯,要强上一万倍。

车子驶离清江大厦,刘清明将陶丽梅二人送回招待所,又仔细叮嘱了几句,让他们安心等待,一切听从陈爽的安排。

看着两人既激动又忐忑地走进招待所大门,刘清明才发动汽车,朝着家的方向驶去。

京城的疫情依然没有看到拐点。

街上的车辆和行人都很稀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肃穆的气氛。

他和苏清璇,一个在全国防指,一个在新闻一线,每天都奔波在各自的战场上,聚少离多。

回到家,往往都已是深夜。

两人能做的,就是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沉沉睡去。

新的一周,很快到来。

按照组织部的通知,刘清明要去他新的工作单位报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这个由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国家经贸委等机构合并而成的庞然大物,刚刚在西城区计委原来的办公大院挂上了崭新的牌子。

刘清明驱车来到这片熟悉的区域。

门口的警卫换了新面孔,查验证件的流程却更加严格。

还附带上了体温检查等卫生防疫措施。

他停好车,走进这座充满了五十年代苏式风格的建筑群。

红砖墙体,高大厚重,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国家计划时代的辉煌与历史。

空气中,似乎都飘着一股权力的味道。

刘清明拿着组织部的介绍信,轻车熟路地找到了人事司的办公室。

推开门,里面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堆积如山的档案,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你好,我来报到。”刘清明走到一个办公桌前。

工作人员头也不抬。“介绍信。”

刘清明递了过去。

对方接过来,看了一眼,然后抬起头,似乎是确认一下来人和介绍信上的人是否一致。

也就在这时,办公室的另一头,一个正在抱着文件的男子,也恰好抬头看了过来。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

刘清明认出了他。

丁奇。

当初在体改办综合司,一起战斗过的同事。

丁奇显然也认出了刘清明,脸上闪过一丝欣喜。

他指指自己,用口型给他打了个招呼。

意思是下班后电话联系。

刘清明点点头示意自己收到了,然后收回视线。

人生的际遇就是如此。

当初的同事,如今却分到了不同的部门。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有什么可感叹的呢。

“刘清明同志是吧?手续我们收到了,你稍等一下,我们马上为你办理入职。”工作人员的态度客气了不少。

显然,介绍信上的职务,让他明白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分量。

等待的时间不长。

大约半小时后,一张崭新的,带着红色封皮的工作证,递到了刘清明面前。

他打开看了一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机械装备处,副处长,刘清明。”

下面还贴着他的一寸免冠照片。

从今天起,他正式成为了这个国家最核心经济部门的一员。

“刘处,您的办公室在三号楼二层。”工作人员指引道。

“谢谢。”

刘清明收好工作证,离开了人事司。

产业司所在的办公楼离着并不远,同样是一栋老旧的红砖楼,一共五层,连电梯都没有。

楼道里光线有些昏暗,踩在水磨石的地面上,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响。

他刚刚走到二楼的楼梯口,就看到走廊里站着好几个人。

这些人穿着打扮都十分得体,一看就是干部模样。他们或站或坐,脸上都带着一种焦急而又耐心的神情,时不时地朝着走廊深处张望。

刘清明注意到,尽管疫情如此严重,春节也才刚刚过去,但已经有外省的领导干部,不远千里地赶来京城,在这里“上门蹲守”了。

这就是发改委的能量。

一个项目的审批,关系着一个地区未来几年的发展,关系着无数人的饭碗,也关系着主政官员的政绩。

没人敢怠慢。

刘清明从他们身边走过,正准备寻找机械处的牌子。

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风尘仆仆的男人,忽然站了起来,快步走到他面前。

或许是看刘清明太过年轻,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工作人员。

男人脸上挤出热情的笑容,拉着他问道:“小同志,你好,打扰一下。”

“请问,刘处什么时候能回来?”

刘清明愣住了。

刘处?

他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对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