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第520章 声东击西、玩弄技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0章 声东击西、玩弄技巧(1 / 4)

三月的京城,春寒料峭。

风里还夹杂着冬日的余威,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

随着新医院的建成投用,京城原本紧张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极大缓解。

部队医院的压力骤减,更多的资源可以向外倾斜。

本地的口罩、消毒液等相关物资,产能在中央的统一调配下也达到了高峰,渐渐填补上了之前的巨大缺口。

清江省千里迢迢运送物资的专列,也已经不再需要。

短缺的局面基本得到控制。

云岭大药房在外省的第一家分店,也在几天前正式开业,普通药物的供应有了保障,价格在市场调节下趋于平稳。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社会秩序正在缓慢恢复。

虽然每天公布的确诊病例数量还在上升,中小学依然停课,工厂执行着严格的消毒和检查制度,但刘清明清楚,真正的拐点很快就要到来。

难熬的冬天即将过去。

没有了那些盘外招的干扰,刘清明的工作顺利了许多。

他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家团的动向上。

物资调配已经完全交给了部队和新成立的后勤保障组。

兴源公司的案子,像一场剧烈的风暴,席卷了整个系统。

所有人都亲眼见证了中央对于这类发国难财的犯罪行为,抱持着何等雷霆万钧的打击决心。

至少在明面上,再没有人敢以身试法,触碰这条高压线。

刘清明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中。

比如,研究那份来自宁远省的厚重材料。

在丁奇和李明华点破了那层窗户纸之后,刘清明对这份材料背后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花了两天时间,彻底搞清楚了奉机集团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收购那家濒临破产的德国老牌机床企业。

奉机集团,全称奉都机床集团。

它的前身,是共和国工业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八罗汉”之一。

由奉一机、奉二机和奉三机等多家老牌国企合并而来。

在九十年代那场席卷全国的国企破产大潮中,奉机集团是少数几个艰难挣扎并最终存活下来的大型国企。

进入千禧年,国家开始推行国企改革试点。

奉机集团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果断实行了主辅分离的改革措施,一举甩掉了那些常年拖累企业发展的非主营项目和附属单位。

经过一年多的内部整合,这家老牌国企重新焕发了生机,形成了合力。

宁远省里,也对这家省内硕果仅存的工业巨头寄予厚望,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工业厅厅长陆荣炳,三天两头地往京城跑,跑部委,跑项目。

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为了奉机的事情在奔波。

华夏加入WTO之后,国内的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全球的激烈竞争。

一批有远见的头部机床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开始主动出海寻找商机。

奉机集团在德国的考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刘清明把这些前因后果都梳理清楚之后,才决定联系陆荣炳。

他从材料的封皮上找到了陆厅长的联系方式。

电话拨了过去。

陆荣炳在把材料交给他之后,当天就返回了奉都。

接到刘清明的电话,他显得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

当听到刘清明想和他当面聊一聊项目细节的时候,陆荣炳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刘处,您什么时候方便?我随时过去!”

“我今天都有空,您看……”

“好!我马上买票!最快明天早上到!”

对方的急切,透过听筒都能清晰地感受到。

刘清明把会见的地点,定在了自己位于全国防指的临时办公室。

第二天上午,他开着单位分给自己代步的那辆半旧普桑,驶入卫生部大院。

车刚停稳,他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陆荣炳竟然已经等在了办公楼下。

他穿着一件半旧的深色夹克,在春寒中冻得有些瑟瑟发抖,不时地跺着脚,搓着手。

看到刘清明的车,他立刻迎了上来。

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憔悴和掩饰不住的疲惫。

刘清明吓了一跳。

“陆厅,您什么时候到的?”

“早上五点多就到京城站了。”陆荣炳咧开嘴,露出一个有些僵硬的笑容,“怕打扰您休息,就没敢给您打电话。我搭了第一班公交车,六点半就到这儿了。”

现在,已经快九点了。

也就是说,这位正厅级的干部,在倒春寒的大楼门口,足足等了两个半小时。

刘清明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千言万语,最后只化成了一句。

“快,快上楼,外面太冷了。”

他领着陆荣炳走进办公室,亲自给他倒了一杯滚烫的热茶。

陆荣炳冻得不轻,双手捧着杯子,连喝了好几大口,才感觉身体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