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第272章 藏富于寺 于己,就是不肯献富于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2章 藏富于寺 于己,就是不肯献富于国,(2 / 3)

嘎吱”之声不绝于耳,随着箱盖一个个被掀开,一片璨烂夺目的光华瞬间照亮了整座昏暗的大殿。

金!

满目皆是金!

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金锭、金条,一尊尊鎏金的佛象、器皿,被胡乱地堆在箱中,在殿顶宫灯的照耀下,反射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光。

银!

漫山遍野的银!

更多的箱子里,装的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雪花银锭,银锭上还刻着铸造的戳记,在光线下闪铄着清冷而诱人的光泽。

除了金银,还有一摞摞厚重的册簿被单独呈了上来。

田尔耕指着那些册簿,声音中带着一丝快意:“陛下,这些便是那些官绅地主,与各大寺庙所签之诡寄文书。他们将自家田产,伪作寺庙所有,以此规避朝廷赋税。仅此一项,清查出的隐匿田亩,在南直隶一地,便不下两百万亩!”

他又指向另一堆册簿:“此乃那些大族豪绅‘自首’时,一并交出的历年隐匿税银之秘账。其上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录着一笔笔见不得光之银钱往来。触目惊心!”

皇帝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

田尔耕深吸一口气,终于报出了那个惊人的数字:

“陛下,此次清查寺观,并勒令官绅补缴亏空,粗略计之,所得田亩、金银,折算下来不下,一千二百万两白银!”

一千二百万两!

这个数字一出,连李若琏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过去,大明一年的国库岁入刨去各种损耗真正能动用的也不过四五百两。

这南京周边一扫,竟是扫出了三年的国库收入!

朱由检真是麻木了,这一刻他心中没有喜悦,唯有冷笑。

真是朕的好臣子好勋贵!真是朕治下的好富户!

藏富于寺,藏富于己,就是不肯献富于国。

国库空虚,边镇缺饷,百姓流离,他们坐拥金山银山却视若无睹,甚至还在国家的肌体上,用这些寺庙道观做掩护,再挖下一块肉来。

崇祯啊崇祯!

朱由检在心中对着自己那悲惨的前身发出一声无声的叹息。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国难当头,崇祯于朝堂之上哀求百官,涕泪横流,最后募得了多少?

二十万两?还是三十万两?

那些平日里满口忠君爱国的文臣,那些世受国恩的勋贵,一个个哭穷,一个个装死。

宁可把钱财埋进地里,也不愿拿出来保卫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

最后,城破了,国亡了,李自成用夹棍一夹,拷掠出的银子,是几千万两!

何其荒唐!何其讽刺!

大殿中的气氛因着这泼天的财富和皇帝的沉默,变得有些凝滞。

田尔耕察言观色,见皇帝神情莫测,便又开口禀报,将话题从钱财上引开。

“陛下,另有一事,臣需禀明。”他斟酌着词句,“据各地密探回报,自一体纳粮、重订商税以来,大明各处士绅、豪商,乃至一些地方官吏,虽明面上不敢言,然私下里怨气已然郁结于胸,恐有滔天之势。他们视此举为与民争利,视陛下为厉行苛政。”

说到最后几个字,田尔耕的声音压得极低。

李若琏闻言心头也是一紧,这无异于说那些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已尽数被陛下推到了对立之处。

然而皇帝的反应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朱由检端起了御案上早已凉透的茶,轻轻吹了吹那并无热气的茶水,动作从容不迫。

“朕,知道。”

云淡风轻,仿佛田尔耕说的不是什么滔天怨气,而是无关紧要的邻里琐事。

田尔耕和李若琏都愣住了。

皇帝呷了一口冷茶,放下茶盏看着二人,嘴角那抹冷笑又深了几分。

“怨气?朕就是要他们有怨气!朕若是连这点怨气都压不住,还做什么天子?”

他站起身,负手而立。

“让他们反。朕倒想看看,他们能如何反?是笔杆子能杀人,还是银子能变成刀剑?”

朱由检掷地有声:

“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人,没听说商人能闹翻天!”

“一群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只会躲在阴暗角落里算计蝇头小利的土财主罢了。他们唯一的倚仗便是手中那点见不得光的钱财,和自以为是的清名。如今朕断其财路,污其名声,他们便如断了脊梁的野狗,除了躲在暗处哀嚎几声,还能做什么?”

这番话,说得何等刻薄,何等不屑!

田尔耕垂首,眼角馀光却瞥着那位年轻帝王云淡风轻的神情,心中亦是一阵冷笑。

也是,这些人,当真以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他田尔耕这一年多来奉帝王之命抄家灭族,刀下亡魂不计其数。

锦衣卫的诏狱里关满了昔日不可一世的人物,他亲眼见过那些被抄没家产之人,临死前的咒骂与不甘。

可在他看来,这一年多所流之血,并无一滴是干净的。

刀锋过处,溅出的皆是黑血、污血、脓血!

这些所谓的士绅、勋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