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第316章 洪卿所言,甚合朕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6章 洪卿所言,甚合朕意(2 / 3)

却有了新的动作。

他缓缓从龙椅上站起,双手负于身后,踱步走向暖阁一侧。

那里,悬挂着一幅巨大无朋的《大明舆地图》。

朱由检的身影在这幅巨大的地图前,显得既渺小,又仿佛与这整个天下融为了一体。

他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东南角那片最为富庶,也最为璀灿的局域。

孙传庭的声音还在暖阁中回荡,朱由检却毫无征兆地开口,直接打断了他。

“白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皇帝的声音带着洞穿世情的冷酷与清淅。

“元朝的包税制,在你们看来是弊政,但在某些人眼中,却是最美妙不过的制度。因为它有三个无可比拟的好处。”

朱由检伸出一根手指,在地图上松江府位置重重地点了一下。

“其一,谓之‘私权代王法’。一旦朝廷将一地之税承包出去,那包税之人,便等同于在此地自立为王。税额高低,由他一言而决;征缴之法,凭他喜怒而定。

他可私设刑堂,滥用酷刑,朝廷的律法到了他那一亩三分地,便成了空文。地方官吏若不与其沆瀣一气,便只能仰其鼻息。白谷,你说说,这般代天行罚,自操威福的滋味,诱不诱人?”

孙传庭的心猛地一沉,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好的的手指缓缓移动,如一条冰冷的蛇,蜿蜒爬过地图,最终停留在了浙江的杭州府。

“其二,谓之‘无为而治’。朝廷不必再费心费力,供养无数官吏深入阡陌之间,挨家挨户地去核算征收。只需在府城设一税官,安坐堂中,等着包税之人将成箱的银钱送上门来便是。

至于那包税之人是如何刮地三尺,如何逼得小民卖儿鬻女、悬梁自尽,大可充耳不闻,眼不见心不烦。这对那些只求安逸不愿任事,视百姓为刍狗的官僚而言,算不算得上一种解脱?”

孙传庭的脸色开始发白。

他猛然想起了自己在陕西时,不止一次遇到的那些地方官,府库里明明有粮,却宁可看着城外流民遍地饿殍载道,也不愿开仓放粮,只因怕得罪了屯粮的本地豪绅。

那一张张事不关己的冷漠面孔,不正是这无为而治的绝佳写照么!

朱由检的手指最后落在了富甲天下的苏州府,那冷硬的指节几乎要将苏州二字从图上生生磨去。

“其三,也是其中最精妙的一处,谓之‘祸水东引,独享其名’。百姓恨谁?他们目之所及,只会恨那个上门催逼,拳脚相加的包税之人,恨那些为虎作伥的恶仆走狗。而真正躲在幕后,与包税人勾结分肥、拿走十之七八好处的官僚士绅,反倒可以隔岸观火,继续扮演着乐善好施的乡贤。

他们只需拿出盘剥所得的九牛一毛,修一座桥,补一段路,或是赈济几户赤贫之家,便能换来一个‘仁心义胆’的好名声。所有的骂名、所有的怨恨、所有的风险,都由那包税的‘恶人’一肩担下。这般既得实利,又得美名的好事,妙不妙?!”

朱由检说完,转过身,目光刺向孙传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一手收租,一手收税。左手执族法家规,右手掌国法之威。出则为官,入则为绅,一身而兼地主、税吏、法官之职。白谷,你觉得,对他们而言,这天下,除了不是姓他们的姓,还有什么不遂心的?”

孙传庭的脑海中,仿佛有万千惊雷同时炸响!

眼前的一切都在旋转,耳边嗡嗡作鸣,只剩下皇帝那一句冰冷的质问在反复回荡。

这个观点太过疯狂,太过离经叛道了!

元朝,那不是被太祖高皇帝金戈铁马驱逐出中原的胡虏吗?

那不是一个衣冠南渡、文明沦丧的黑暗时代吗?

身为孔孟门徒,以“清流”自居,口口声声“华夷之辨”的士大夫阶层,怎么可能会去怀念那个时代?

这……这简直是对整个士人群体的最大污蔑!

但……

但是为什么!

一个又一个他亲身经历的匪夷所思的画面,不受控制地从记忆深处翻涌而出。

他想起了起初皇帝在江南推行“一体纳粮”,丈量田亩时,那些士绅们是如何抱团取暖,指使族人佃户暴力对抗官府,甚至伪造地契,将田产挂在早已作古的祖先名下。

他想起了在推行“官绅一体纳粮”时,那些平日里满口为国分忧的鸿儒名士,是如何痛哭流涕地跪在巡抚衙门前,声称新政与士大夫争利,是亡国之策,转过头却在自家的密室里商议着如何煽动民变,如何让朝廷的政令不出府城。

他想起了那些油盐不进,阳奉阴违的嘴脸,那些当面躬敬万分,背后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

他们……他们确实表现得不象是大明的臣子,他们更象是一个个独立王国的拥有者,在自己的领地里,他们就是法律,就是天!

一个极其可怕却又无比清淅的念头,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撕裂了他固守的所有观念:

皇帝说的……是真的。

这些人,骨子里怀念的,根本不是什么圣贤之道,而是一个可以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