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第330章 为了大明的伟大复兴,请自觉加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0章 为了大明的伟大复兴,请自觉加班!(2 / 4)

这一年多来,他是何等的煎熬!

想当初,他也是一位典型的士大夫,坚信祖宗成法不可易,坚信文官集团的清议可以匡正国事。

可随着皇帝南下的那几个月,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他过去几十年创建起来的信念被一块块地击碎,然后又被皇帝以蛮横而高效的方式重新塑造了一遍!

他没法去欺骗自己!

他无法否认皇帝这一年多来那堪称神迹的功绩!

作为一个兵部侍郎,他比任何人都更震撼于皇帝的全局布置。

那“联蒙抗金”的大战略,初听之时,他只觉是天方夜谭,有违“华夷之辨”

可结果呢?

林丹汗的蒙古铁骑成了悬在建奴后心的一把尖刀,使得皇太极不敢轻易倾国之力南下。

他惊讶于皇帝对孙承宗和满桂那种近平毫无保留的无限信任。

君臣之间,相隔千里,皇帝却敢将国门安危系于二人之手,钱粮军械要多少给多少,从不掣肘。

这种魄力,是他生平未见。

他对皇帝支持毛文龙、结盟朝鲜的手段更是从最初的不解,到后来的惊叹。

皮岛和朝鲜就如同两颗钉子死死钉在建奴的侧翼和背后,让他们坐卧难安。

甚至于—甚至于大明都没有和建奴再发生一场决定性的会战,便已经通过这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绞杀,让曾经不可一世的后金变成了一条被困在辽东一隅,进退失据,只能在那里苟延残喘的饿狗!

此等手段,神乎其技!

至于这大明境内—那更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每当夜深人静,李邦华回想起南巡途中的一桩桩、一件件,从官绅盐商,到南京城里被抄家的公侯府邸,到被一体纳粮逼得家破人亡的江南士绅,乃至那寺庙里的和尚他也不免会脊背发凉,心中只能发出一声无奈的哀叹:

这位爷,莫不是真有神人相助?

李邦华有时候甚至觉得皇帝手里肯定藏着几本秘不示人的奇书,那些书名大约可以叫做:

《藩王勋贵官绅地主这玩意是有意思,杀一个就爆一堆金银》;

又或是《一百转朕九十五,朕的手段你清楚》、《大明望族看大明周报以为是生死簿》、《右转流民均田地,左转建奴万人坑,朕收你点买命钱怎么了?》

总之,李邦华不得不感慨并支持皇帝着这几个月的回忆录一《南下威风杀气飘,个人所得全上交》!

这是何等的现实!可又是何等的——有效!

李邦华再怎么不懂算学,他也知道,现如今这国库里的钱粮,怕是把太祖、成祖那会儿的家底都算上,都未必有现在这么多!

更可怕的是,随着海贸的开通,新税法的推行,这钱粮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国库!

所以——本就忠心耿耿,只是一时思想转不过弯,脑子还有些堵塞的李邦华,在亲眼见证了这翻天复地的变化之后,他的思想也彻底转变了。

什么东林清议,什么祖宗成法,在让国家富强、百姓有饭吃、军士有饷拿的铁一般的事实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他,李邦华,心悦诚服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帝党!

此刻面对皇帝的钦点,他压下心中的激动,对着御座,行三跪九叩大礼。

“臣——李邦华,领旨谢恩!”他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斗,却无比坚定,“臣必不负陛下所托,为陛下,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旁,温体仁面色沉静如水。

他眼观鼻,鼻观心,看似对这石破天惊的任命无动于衷,实则心中明镜一般,将御座上那位年轻君王的帝王心术看得洞若观火。

在他看来,这道任命,哪里是简单的拔擢,这分明是一招连环相扣、算无遗策的绝妙棋!

李邦华此人虽与东林过从甚密,但其“清正刚直”之名,却非虚誉,在士林中确有偌大声望。

如今朝中清流一脉虽被陛下清洗泰半,然根基仍在,物议未消。

陛下不选自己身边亲信,反用李邦华这面盾牌,便是要借其清名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用他,非为服众,实为镇众!

而后,这更是“以夷制夷,釜底抽薪”的阳谋!

皇帝前番以雷霆手段,清洗江南士绅及朝中党羽,已让天下读书人胆寒,暗中必有“

酷吏”、“暴君”之诽。

此刻却启用一个有浓厚东林背景的李邦华来主持最关键的吏治改革,这是何等样一个惊天信号?

这等于明明白白地昭告天下:朕,不是要与所有读书人为敌,朕要清除的,只是那些盘踞在官僚肌体上,只知空谈、贪腐无能的“腐肉”;而其中真正有才干、愿做事的“实干家”,朕不仅要用,还要重用!

由李邦华这个半个“自己人”来挥起屠刀,那些残存的清流言官们谁能置喙?谁又敢置喙?

此刀一出,便将改革与党争彻底剥离开来,让他们有力无处使,只能眼睁睁看着旧有的秩序被一刀刀割裂!

最后,此又是一招“庖丁解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