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内胆、羽绒秋裤、防风外裤、羊毛袜、雪地靴外,最外边她就穿了一身黑色的及踝鹅绒服。
颜色非常低调,穿在身上暖和不少,关键还能防风。
只差再围上围巾,戴副手套,顶着旧毡帽的她就可以出帐篷门,去雪原上继续闯荡了。
陶佳渐渐开始没那个心思,再看到雪民们用一样,她才从空间里拿一样。
毕竟连阿蒙她们都能随手拿出现代做工的防风雪镜,可见科技产物在这个未来新世界里本就存在,只是雪原这种偏远地域上较为少见难得而已。
陶佳昨天紧跟着拿出墨镜和羊绒围巾试探,也没人说什么。
别提雪民兄弟俩昨晚给她做全身按摩,她身上贴的那些暖宝宝必定早就给人发现了,不也同样没事。
或许有雪民心里有想法,但胜在没人当面问。
陶佳无需费脑子想借口解释,更可以只当作不知道。
不锈钢脸盆里的脏水很快就变冷了,身上焕然一新的陶佳不好意思再使唤两兄弟去倒,索性连同脏衣服一起全部收进了空间,等着以后有空再慢慢收拾。
她身上莫名换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服饰,自然引来帐篷内旁人的目光。
可大家也就看看,连话最多的阿花都只是目露新奇与欣赏,没忍住开口夸了一句:“阿佳,你的衣服真好看。”
就跟她昨日夸陶佳的墨镜围巾好看一样。
新世界女权观念深入人心,女性空间内的私产神圣不可觊觎。
没有血缘上的关系,大家哪怕彼此再交好,也顶多分享下空间信息,绝不可能贸贸然打听对方空间里有什么,哪来的。
敏锐意识到这一点的陶佳也正好松一口气。
这一天,她吃的还是雪民两兄弟后替她端来的饭食。
一条水煮咸海鱼,夹杂海带配菜,以及一碗跟阿花一样的甜蛋汤。
陶佳觉得自己的优点里,该有一条不挑食。
好吃的就多吃点,不好吃的就少吃点。
不会说因为不合自己的胃口,就完全一点也不碰,或是只吃一点点。
那碗蛋汤最后给她喝了个干干净净,海鱼和海带也像往常那般啃得七七八八,没有浪费很多,辜负雪民们煮东西给她吃的心意。
陶佳也是想,自己总要在这个世界里继续生活下去,饮食方面迟早要入乡随俗。
她这算是提前适应。
第二日的路程与第一日差不多,三十来人的队伍反正还是行走在一望无际的雪原里,依旧靠着处在最前位置的大家长阿蒙辨认方位领路。
她们这支母系家族身为雪民土著,游走于这片雪域已经很多年。
路线熟得不能再熟,且每一年都有固定的生存流程。
在非冬季,前往高山或是中部外围寻找各个部落换取牲畜肉和粮蔬,及其他地产物品。
到了隆冬时节,则赶往海岸,用囤积的货物向海船上的贵人们换回石油、海产等紧俏资源。
这些会再度倾销回去,形成良性循环。
阿蒙是家族中的大家长,不光安排所有家庭成员按照她的命令做事,还掌管着大量的生存资料,其中不仅仅是物资,更重要的还有年复一年产生下来的无数经验知识。
去往每个地方的路线是怎样的。
各条路线上都有哪些合适的地点可做临时驻扎。
路线附近都有什么可供获得的资源点。
……
这些宝贵的经验一般都只传授给族里有空间天赋的年轻女性,阿蒙传给了她的女儿阿珍和阿珠,照理阿珍阿珠要再传给阿花。
但陶佳往后看了看。
阿花还是昨天那副样子,兜着脑袋瘫坐在雪橇上,怕是已经会周公了。
今天没有出现太阳,是阴天,也不曾下雪,可风很大。
阴暗的雪域里空空荡荡,又没有什么遮挡物。
这些寒流狂风来势汹汹,并且风向十分杂乱,生生要灌进人衣服里似的,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顺风的时候,长队行走得还算顺利。
但一旦逆风,别说往前走,能站稳都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于是每当这个时候,阿蒙就会抬手让队伍停下,作短暂休息,等风向改变了再重新赶路。
陶佳坐在雪橇上,没必要下来,而待在她两边的雪民两兄弟,这个时候就会来到她跟前给她挡风。
其他男性雪民也多是这样。
阿花的两个丈夫围着她,阿蒙、阿珍、阿珠的丈夫们也会围着她们,一起做避风保护。
陶佳感觉还挺新鲜,次数多了又有点不太好意思。
她想起了昨夜两兄弟还兢兢业业给她按摩了一晚上的事,就从空间里挑挑拣拣,取出来两只相同的男款墨镜,当成感谢的小礼物,分别送给了他们。
“没有你们阿奶她们的好,送你们戴着玩吧。”
这样的墨镜,在陶佳的超市货架上有很多。
男女款都有,既防风又防紫外线,还防小飞虫,是正规厂家生产,售价只比成本价高出十几、二十块,相当物美价廉,所以经常有开摩托车或电动车的客人来买,卖得很好。
现在拿来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