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天幕曝光未来,皇帝们坐不住了> 第118章 大宋真的很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章 大宋真的很富(1 / 2)

朱棣看了过去,摇头轻笑一声。

「我我只是不想打击你们!」

「知道什么是文化、经济、科技、民生的多重高峰吗?!!」

头顶大宋的赵祯面色不忿,驳斥道。

「啊对对对,什么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绍兴和议,我们都不知道的~」

朱棣面色敷衍,继续施压。

「尼玛!!」

赵祯也是怒气上头,“国粹”首接出口。

大汉。

“仲卿啊,这赵宋能结束五代乱局,予民休息,创下如此财富,确有其功”

刘彻手指轻敲御案,面露思索之色。

“陛下能如此看,实乃明君之度。”

卫青拱手作揖,神色肯定。

“哼!但一码归一码,理解其缘由,不代表认可其结果!”

“稳固内部绝非自断爪牙的理由,若能内修文治,外耀武威,岂不两全其美?似宋朝这般,犹如富人坐拥金山却手无缚鸡之力,终是取祸之道。”

“朕只是怒其不争啊!”

刘彻摇了摇头,沉沉叹了口气。

大唐,贞观年间。

“哈哈哈!玄龄,你看这赵宋官家,倒像是受了天大委屈的小媳妇。”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赵祯那副憋屈的模样,轻笑一声。

“宋之文治繁荣,确非虚言,然则武功废弛”

房玄龄略微沉吟,拱手应答。

“嗯你我皆亲历隋末之乱,更知五代十国武夫乱政、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祸患。”

“赵匡胤陈桥兵变上位,其‘杯酒释兵权’,重文抑武,亦是不得己而为之的固本之策。”

“若非如此,恐中原仍陷于藩镇割据之循环,何来其后百余年之稳定与繁荣?”

李世民轻叹一声,回想起几个月之前观看的五代十国天幕视频,面色深沉而复杂。

“陛下圣明,能设身处地,洞见根源。”

“宋祖此举,确实矫枉必先过正。其文治之盛,经济之富,文化之昌盛,实乃华夏文明又一高峰。”

“只是这矫枉似乎过正太久了,以至于忘了何时该摆回几分,终致筋骨酥烂,难御外敌可惜,可惜啊。”

房玄龄颔首赞同,后又是停顿,言语透露出惋惜。

“是啊,过犹不及。朕之前也曾评价过宋朝治国如同驾驭烈马,既不能任其脱缰,亦不能缰绳勒得过死,失了驰骋之力。”

“宋之成就与遗憾,皆在于此,足为后世深鉴。”

李世民摇了摇头,沉声道。

北宋。

“朕并非不知兵事重要,然祖宗家法在此,格局己成维持这太平繁荣,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使万民安乐。”

“难道难道这就全然错了吗?这盛世景象,难道不是一种成功?”

赵祯眼眶微红,情绪有些激动和几分委屈。

“陛下,自有其功业与不得己之处。汉唐明之君,处于其位,谋其政,自有其考量。”

“然历史如长河,奔流向前,每一段河道皆有其深浅宽窄。”

“我朝能于五代废墟之上,开辟出如此文明盛世,己属不易。后世评价,当知我朝之成就,亦当鉴我朝之遗憾。”

“陛下不必过于介怀。”

一旁的晏殊深深作揖,语气恳切。

“是啊得失岂能轻易论之。”

“只愿后世后人,能兼取我等之长,避我等之短,方能造就真正圆满的太平盛世吧。”

赵祯默然良久,轻声道。

「不是,咱们在这讨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你有吗你就来??」

李世民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随后问向了赵宋。

「咳咳!」

赵祯轻咳几声,面色傲然。

「诸位,我朝年铸币是唐朝的15倍以上,泉州刺桐港年收关税占10,日本、高丽拿我铜钱当法定货币,连非洲都能挖的出“熙宁通宝”,这海上丝绸之路,才是权威!!」

赵祯侃侃而谈,面色从容。

朱棣嬉皮笑脸的,继续施压。

「我宋朝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50以上,人均gdp600美元,比同时期的欧洲都高,你禁海锁国的时候,我的商船早开到东非了!!」

赵祯不服气的说道,神色愤然。

大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正准备端起的茶杯的手骤然停在半空,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光芒。

“玄龄你方才可听清了?年铸钱币十五倍于贞观?商船竟能源抵达东非黑肤之国?”

李世民缓缓放下茶杯,看向地球仪上的非洲大陆,语气中带着压抑的震惊。

“臣听得真切陛下,若其所言非虚,则宋之富庶,物产之流通,确己远超贞观”

“其市舶之规模,海贸之利,实乃旷古未有。”

房玄龄深吸口气,郑重拱手。

“朕总以为‘万国来朝’己是极致不料百年之后,竟有王朝能以商船而非战船,将影响力远播万里之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