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天幕曝光未来,皇帝们坐不住了> 第146章 假如古代书法家参加全国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6章 假如古代书法家参加全国展(1 / 2)

大明,洪武年间。

“标儿,瞧见没?宋人倒是弄出个巧宗儿。不过花里胡哨,排版麻烦,墨色也不均,印出来的东西怕是难登大雅之堂。”

“咱大明颁行《大诰》、刊印经典,还是老祖宗的雕版踏实,字字周正,板板威严,这才配得上咱老朱的天下!”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演示的活字排版,眉头微皱,对着一旁朱标说道。

“父皇圣明。雕版之术确实稳妥。不过儿臣观此活字之术,或许有其可取之处。若用于刊制那些时常需要增补修订的粮草簿册、边关条令,或许能省去不少重复刻版的功夫。”

“只是此术看来对工匠要求极高,拍版者需得识文断字,若要推行,尚且需从长计议。”

朱标恭敬回应道。

“眼下百废待兴,稳定为上。这等技术让民间去摸索便是。朝廷的大事,还是用雕版。”

“传旨给国子监,给咱把最新的《大明律》刻得漂漂亮亮的,要让天下人一看,便知我朝法度之严整!”

朱元璋沉吟片刻,摆手道。

此时天幕视频转变——

【假如古代书法家参加全国展】

东晋。

“全国展?莫非是后世书法家举办的比赛?”

王羲之摇头轻笑,显然对此不太在意。

“逸少兄若参评,定是‘神品’第一。只是不知评委够不够格评你的《兰亭》?”

谢万接过话头,笑着说道。

北宋。

“官家!此砚经臣濡染,己含微臣习气,不堪再供御前使用了!不如就赏赐给微臣吧?”

米芾写完字后,一把将砚台捧起,笑着向宋徽宗讨要。

赵佶知道米芾有砚台收集癖,不禁哈哈大笑,正要答应,殿外忽现新的天幕视频

【王羲之《兰亭序》】

【这件作品嘛,完全没有章法设计,只有率意,感觉一点也不尊重展览。】

【下一件!】

东晋。

“哈哈哈!季野此言差矣。我的《兰亭》在后世竟连比赛都无法参加!”

王羲之看着天幕评论,拿酒杯的手一顿,随即朗声大笑道。

“若能生在后世,我倒是想看看后世书家如何‘设计章法’。”

“但书法若只求工整,与抄书吏何异?”

王羲之将酒杯一丢,淡淡说道,眼中却闪过一丝锋芒。

此时天幕飘过几条弹幕——“全是涂改”、“行气散乱”,后面都加上了狗头,但老辈子太老了,定然是看不懂的。

“后世小儿竟敢妄议《兰亭》!”

谢万手指天幕,面色震惊无比。

“妙哉!这些人分明是在夸赞!若不是真情流露,何须屡屡修改?”

旁边醉卧的支道林忽然坐起,抚掌笑道。

“当年会稽山阴之会,最后提笔,醒时自观尚觉瑕疵。不过”

王羲之望着流觞曲水,若有所思。

“既然后世要评,不若现在重书一帖参赛?”

王羲之命人拿出纸笔,朝众人笑道。

就这样,一幅媲美《兰亭序》的作品在当日问世。

大唐,贞观年间。

“胡言!”

“率意?不尊重展览?”

李世民几乎是咬着牙重复这几句话。

“玄龄,你可知朕为何钟爱右军之书?”

李世民忽然转身问向房玄龄,语气激动。

“正是这一派天然!当年兰亭雅集,微醺提笔,错字增删皆成妙趣!”

“后世之人竟将此等‘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贬为不懂章法?!”

李世民不等回答,他便自问自答的说道。

“你看这个‘之’字,二十处写法各异,全凭当下心境流转。这等鬼斧神工,岂是后世那些描眉画眼、刻意安排的匠气可比?!”

李世民越说越激动,竟对着天幕指点起来。

“朕命萧翼去越州寻访的《兰亭》真迹,可有消息?”

李世民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忙问向身边侍从。

“陛下息怒。后世审美流变,难免有夏虫语冰之辈。”

“然右军书法如日月经天,岂因浮云遮蔽而失去光辉?”

魏征见李世民如此激动,连忙上前进谏道。

“玄成说的是。只是若让这等评语误导后人,岂不令明珠蒙尘?”

李世民深吸口气,目光仍不离天幕流动的字迹。

天幕评语时,也放出了相应作品。

【米芾《蜀素帖》】

【为了炫技而炫技,毫无书法的庄重感,你看这蜀锦,这么粗糙都能写出这么细腻的技法,咱们大宋朝,应该是尚意书风,不尚技吧?】

【淘汰!】

北宋。

“米颠啊米颠,后世说你这《蜀素帖》是炫技之作,可有话说?”

赵佶指着天幕上飞舞的笔触,脸上升起一丝玩味的笑容。

“荒谬!蜀锦纹理粗糙,正需逆锋取势才能展现笔力!这些人可知‘沉着痛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