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天幕曝光未来,皇帝们坐不住了> 第178章 历史上令人动容一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8章 历史上令人动容一幕(1 / 2)

大汉,太祖年间。

“好!好个刘庄!乃公就知道,咱老刘家尽出好种!”

刘邦醉眼朦胧地指着天幕,突然放声大笑道。

“陛下,明帝陛下确是一代贤君,治黄河、兴教化,皆是泽被万世之功。”

萧何看着天幕,含笑举杯。

“娥姁啊,你看见没有?这小子比乃公强!乃公一辈子打仗,他倒好,让老百姓过安稳日子”

刘邦抹了把胡子上的酒渍,眼神突然清明。

“陛下开创基业,明帝守成致治,各擅胜场。”

吕雉看着刘邦邋遢的样子,摇了摇头,但还是真诚地说道。

“传旨!在宗庙给这小子单独立个牌位!让后世子孙都看看,什么叫真正的老刘家气象!”

刘邦突然拍案而起,大声说道。

“陛下,这这不合礼制啊”

萧何一愣,有些为难的说道。

“乃公说合就合!这般争气的子孙,不该好好供着吗?!”

刘邦瞪了一眼,看上去己经醉了。

“陛下,天幕上说过大汉好皇帝多的是若是天幕再出现其他的贤明君主,难倒说都放进去?”

“不如用新制造出的汉纸,专门写下记录以供后人仰慕?”

萧何略微斟酌,沉吟道。

“嗯好像也是,是乃公没想周到”

刘邦眯着眼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自家好皇帝那么多,难道以后都当进去?这样也没空放吧

“这小子没给乃公丢人!”

刘邦想了想之后,又仰头灌了一口酒,醉醺醺地笑道。

大汉,中宗年间。

“丙吉啊你看这刘庄,治黄河、严吏治、兴教化。朕自问勤政爱民,可看到这等子孙,心头竟是百味杂陈。”

刘询凝视天幕,目光由赞叹渐转复杂,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陛下开创盛世,使匈奴来朝,百姓安乐,己是难得的圣君。”

丙吉敏锐地察觉圣意,温声劝慰。

“朕何尝不知?只是你看那刘秀父子,父创业,子守成,竟能更上一层楼。可朕的太子”

刘询摇头苦笑,声音渐渐深沉。

“陛下,太子仁厚,假以时日必能”

于定国肃然进言道。

“仁厚?朕要的不是仁厚!是明断!是魄力!”

刘询突然抬手打断,语气带着难掩的焦灼。

“这样的明察秋毫,这样的雷厉风行朕的奭儿,怕是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

刘询指着天幕上的“吏治”,眉间深锁。

殿内一时寂静——

“陛下,臣记得您常言‘霸王道杂之’。或许可命太子多观刑狱,历练决断。”

丙吉沉吟良久,缓缓开口。

“朕何尝不曾试过?可他见囚犯啼哭竟要朕尽数赦免这样的心性,如何镇得住这万里江山!”

刘询目光骤然一黯,他突然起身踱步,似乎在丈量大地。

“臣愿与丙吉大人共同辅佐太子,研习律法,必当”

于定国躬身再拜,言语恳切。

“罢了朕终究不是刘秀,得不着这般争气的儿子。”

刘询颓然落座,疲惫地摆了摆手。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若朕身后,奭儿能守住这份基业,便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刘询望着天幕最后一行字,喃喃自语。

大汉,永平年间。

刘庄凝视着天幕最后几行字,持着玉圭的手微微发紧。

当看到“比父亲刘秀还略胜一筹”时,他眉头微蹙,眼底泛起复杂的波澜。

“后世过誉了。”

“朕不过是在父皇栽种的大树下,略尽修剪浇灌之责。开创之艰难,远胜于守成。”

刘庄转向太子刘炟,认真地说道。

太常卿正要开口称颂,却被刘庄抬手制止。

“人口增长,是因光武年间己奠定根基;吏治清明,是因父皇早立下规矩。”

刘庄目光扫过殿内群臣,沉声说道。

“至于治黄河这本就是天子该做之事,不值得夸耀。”

“若要说功绩,该记在数十万治河民工身上,该记在那些日夜巡查的河工身上。”

刘庄停顿片刻,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可后世说父皇过于完美”

太子刘炟忍不住轻声说道。

“完美?”

“朕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有负社稷。这世上,哪有什么完美君主。”

刘庄轻轻摇头,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苦笑。

“青史如镜,照见的不是帝王功过而是百姓安乐。”

“后世如何评说,由他们去。朕只求问心无愧,对得起这万里山河。”

刘庄缓缓站起,看着天幕说道。

大唐,贞观年间。

“这便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朕今日方知,何为真正的守成明君。”

李世民凝视天幕良久,缓缓吐出一口气。

“陛下,汉明帝之政,令臣想起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