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 第617章 出行筹备,就叫山海集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7章 出行筹备,就叫山海集团!(2 / 2)

项目的事。

其实也没太多可聊的——整个方案简单直白到了极点。

越是大生意,往往越没什么花里胡哨的技巧,核心就一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砸钱,拼命砸钱。

眼下这边的科研工作者薪水低得离谱,教授、研究员的收入跟工厂工人差不了多少。

这完全不符合生产规律——按理说,一百个、甚至一千个工人,都未必有一个教授重要。

要知道,这里可是有一群能研究出火箭、卫星、弹道导弹、核武器、核电站的顶级人才。

眼下这边并不缺尖端技术,缺的是高端的民用技术。

为什么能追上世界顶尖的战略技术,却搞不好高端民用技术?

答案其实很简单:“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思路太集中了。

资源全往战略武器研究上倾斜,没人关注民用技术的发展。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 “把集中的力量分一点到民用领域”——只要肯砸钱,一样能办成大事。

就他了解到的情况,现在一个大学教授月薪不过200块。

就算是北大的顶级教授,薪水也没超过2000块。

只要政府允许高校教授在他这儿兼职,他愿意付十倍于主职的薪水。

第一步,先在全国各大顶级高校所在的城市建研究所;

第二步,给每个研究所分配具体任务,再把研究目标拆解细化;

第三步,每个节点安排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最终拿制造出原型机;

第四步,再找专家评估量产的可行性。

当然,也可以先采购日、韩的落后生产线,在落后技术的基础上反复迭代升级。

霍生对他这个想法没什么意见——做生意本就如此。

发现有市场,就砸钱研究产品;别人能做出来的,只要肯烧钱,自己没理由做不出来。

聊到最后,霍生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阿辉,这项目初期投资就10亿,目标是做成能跟三星、东芝、日立比肩的大型集团,你想好给集团起什么名字了吗?”

林祖辉还真没空想过这事,眼下被问起,只能临时琢磨。

脑子里闪过一个个大牌名字,甚至动过 “抢注” 的念头,但很快又放弃了——真这么做,也太没意思了。

“我们要做全品类产品,到时候一堆产品都要命名,我倒想到个有意思的办法。”

他顿了顿,说出想法:“叫‘山海集团’怎么样?”

“各类产品可以用《山海经》里的异兽命名,连产品logo都不用费心思重新设计。”

“比如电视,我们可以用‘浊龙’命名——‘视为昼,瞑为夜’,这不正好跟电视的功能配得上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