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80年代:我有一个卖货平台> 第31章 衣柜成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衣柜成品(1 / 2)

公社“高层”听了,面面相觑。

投资建厂?他们这种小地方?一时间,大家的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反正有点难以理解。当然了,不管怎么样,这总归是好事。

梁副主任先简答通报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其他的话,他也不多说。不用刻意讲述自己在这里面的功劳,自有王主任和陈书*记替他邀功,功劳跑不掉的。

再说,只要他跟苏大强处好关系,就能和那位神秘的秦老板攀上关系,以后不愁没有政绩。

众人听到有老板要投资十几二十万在他们这里建花生油厂,都起了小心思。那意味着工作岗位,在座的,谁家里没有个待岗青年呢?

哪怕自己家没有,亲戚总有吧?

因此,在梁副主任说完后,大家顿时热议起来。

陈书*记和王主任也不阻止,让他们议论了一会。

王主任看差不多了,便让大家安静,接过话题,阐述了他和陈书*记两人的观点。对于这项投资,公社应当拿出最大的诚意来欢迎。

至于诚意,那就是土地了。

他们能拿出手的,也只有土地资源,至于其他方面的政策优惠等,那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事。

“我和陈书*记意见一致,决定把中心小学后面那块土地拿出来,给秦老板建厂。”王主任说道。

那块土地有五六十亩那么多,一个花生油厂肯定是用不完的,但他们还是预留出来,万一以后秦老板还要建厂呢!

此外,那块地方的前面是六米宽的主干道,后面不远则是河流,位置相当优越。

“好!就这么决定。下一个议题,关于生产队架设电网的计划……”

原本打算给三队、四队、五队、六队和七队,一共五个生产队拉电线。赤水河水电站即将迎来发电,电力可以满足五个生产队的生活所需。

当下的农民家里通常就只有几盏电灯,用不了太多电。一个水电站的发电量,给五个生产队供电,完全可以说绰绰有余的。

现在,他们把八队也加进去。那么,就要临时增加电线杆和电缆,需要和供电所那边沟通好。

王主任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另外一位副主任——李副主任,让他去和供电所那边沟通。

最后,他谈到要把一座空置的粮仓免费给苏大强使用,方便其收购公社的农产品。王主任吩咐保管员,尽快将那座粮仓清理干净。

同时,他又下达指令,让宣传干事通知各大生产队收青梨的事。

……

与此同时,王卫民等人也在召开社员大会,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修路。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加固、垒实,并且要预留排水渠。

修出来的公路,要能抗住雨水的冲刷,不能像以前那种,一下雨就报废。那么,排水就一定要做好。

一些比较松软的土层,直接上石头。

这次卖青梨的钱,生产队会拿出一部分用于修路。总之,队长王卫民的决心很大,不再是以前那样小打小闹。

至于通电的事,他暂时还没跟大家说。

对于修路,大家没有什么抵触,反正都是干活,干什么不是干?听从安排就是了。

虽然是农民,但架桥铺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左右不会有害处。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动员能力很强。决心干一件事,整个生产队都会行动起来,除了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子。

……

这时候,苏大强骑车来到李道华的村庄。

李道华不仅把自己带过的学徒召集起来,还邀请了几位同行,虽然能力不是特别出众,但简单的木工活,他们还是能胜任,合格的。

“李师傅,一个月工钱真有30元?”其中一名学徒问道。

他虽然出师了,但木工活很一般,一个月肯定是挣不到30元的,所以他一听到这薪水条件就过来了。

其他人也一样,在农村,一个月想挣30元太难。

要知道,现在城里的工人,平均工资也才五六十元而已。

“怎么?还信不过我?放心吧!我们这个家具作坊,后面有老板支持,不差钱。”李道华跟大家说道。

“不是信不过李师傅你,而是大家……”

还没说完,苏大强走进来。

李道华连忙站起来:“大强,怎么样?秦老板那边怎么说?”

可不能掉链子呀!毕竟他都让人家五金厂开始做滑轨之类了,现在又把“工人”给请过来。

苏大强点头:“钱都给你带来了一部分,华哥你尽快将五金厂的定金给交了。”

说着,他从包里取出一摞的现金,总共一万元。

屋内的这些人瞪大眼睛,有人还悄悄咽口水。现在,他们不再质疑李师傅的工资支付能力了。

想到这,他们不由激动起来。

接着,苏大强又对屋里的木工说道:“工钱问题,大家不必担心,30元只是基本工资,只要大家做得好,每个月还有奖金。”

想要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奖金是必不可少的。

李道华马上给大家介绍:“这位是我们工坊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