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不紧不慢道:
“至于第三阶段,则是整部剧的发酵期。”
为此张鸿特地在这阶段后面详细列出了几个分支计划:
“首先,是【我的灵异故事】有奖征集活动。”
“在围脖、贴吧举办征文活动,鼓励网友分享自己听过或经历的“灵异事件”,最优故事可获得官方周边,甚至有机会被编剧参考,用于后续第二季、第三季的剧情,获得相应稿酬——这点必须强调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最好是可以效仿明星粉丝群体的运营模式,建立“摆渡人”粉丝群!”
“通过QQ群、微信群、豆瓣小组等互联网媒介,建立《灵魂摆渡》的“摆渡人”社群,不仅观众可以在这里讨论,剧组也可以收集观众反馈、测试新话题的舆论前哨。”
“后续的宣传,诸如‘深度解读’‘灵魂金句’等话题也可以从这些“摆渡人”社群开始运营,迅速制造出互联网热度,加强传播效率。”
当张鸿说到这里,其实十分钟早就过了,可是戴莹却毫不在意。
甚至当助理敲门提醒时,她还特地推迟了接下来的安排问道:
“那第四阶段呢?你准备做什么?”
“最后阶段自然是长尾期,主要目标是维持热度并为续集的开发铺路。”
关于第四阶段张鸿说的并不多,只是简单提了几点。
实际这就是一个收尾的工作,如果爱奇异的宣传团队连这个都做不好,张鸿觉得爱奇异的人事部或许应该大扫除了。
毕竟这样的废物都能招进来浪费资金,人事部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到最后,张鸿总结道:
“我个人认为,《灵魂摆渡》的宣传方案应该更侧重于“共情式”营销。利用“共鸣点”和“情感钩子”发挥内容优势,通过“悬疑+感动+思考”的组合拳来引导观众的追剧热情!”
“我相信《灵魂摆渡》会成为网剧领域的《失恋33天》!”
当然,张鸿实际上参考的是《太子妃升职记》的宣传模式。
只不过这个时候《太子妃》还没影子呢,只能先拿《失恋33天》顶一下。
互联网公司内部会议时就这样,总得有一个案例对标,才能对齐颗粒度。
而在听完张鸿的长篇大论之后,戴莹眼神中的审视几乎完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只有满意,欣赏之色几乎溢于言表。
她忍不住当场就开口招揽:
“来爱奇异吧!像你这样的人才当演员太浪费了。”
“相信我,发挥你在互联网宣传方面天赋,绝对会比你做演员有前途!”
一旁的苏安和彭晓冉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
张鸿亦是哭笑不得。
不过他还是客气的婉拒道:
“多谢戴总看重,我还是更喜欢现在这份职业。”
“以后如果转行的话,我一定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
见他这么说,戴莹当即遗憾的摇了摇头。
她是真的觉得张鸿可以来爱奇异试试,如果说一开始戴莹是被张鸿的颜值吸引了注意,那么现在她就是被张鸿的才能给吸引了。
在戴莹看来,他这样的互联网人才去演戏简直太浪费了。
因为张鸿不是灵光一闪冒出一个新鲜的点子,而是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毫不客气的说,他的方案爱奇异拿过去都能直接用了。
当然,宣发成本自然也不是一个级别。
然而此时此刻,这些在戴莹面前都不是问题。
张鸿的宣发方案让戴莹看到了唾手可得的“业绩”!
为了这份业绩,戴莹不介意稍微冒一点风险,反正宣发经费都是公司的。
再说了,她刚刚受命负责筹备“自制剧部”。
如果《灵魂摆渡》的宣发能有张鸿刚才描述的一半效果,那就不是“开门红”那么简单了,而是开局即巅峰!
倘若真的如此,戴莹觉得爱奇异副总裁这个位置她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
当然,这些想法戴莹自然不会显露于外,再次可惜的看了张鸿一眼后她便干脆道:“这份方案我要了,说吧,你想要什么?”
不想张鸿的反应再次超出她的意料之外。
只见张鸿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
“在《灵魂摆渡》上我和贵公司的利益一致,我比任何人都希望这部剧能火,所以这份方案贵公司可以随便用,不需要任何报酬。”
“只不过我希望在正式宣传时,能让我的经纪人参与进去。”
说着张鸿示意了一下苏安,解释道:
“实际上这份宣发方案本来就是她和我共同完成的,我相信她的加入会让《灵魂摆渡》的宣发更加顺利和成功。”
而苏安也没有怯场,迎着戴莹审视的眼神镇定自若的回答了几个问题。
片刻之后,一行人这才终于离开戴莹的办公室。
不过张鸿等人前脚刚走,后脚戴莹便去了市场营销部开会去了。
如无意外,接下来这段时间戴莹应该会很忙,市场营销部估计会更忙。
而另一边离开了